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3/05

【穿線學堂】ep.3 - 從走線來聊框型變化

豎線穿完轉穿橫線,此時橫線上磅順序就會攸關能否安全穿完整支球拍

作者:NeoHuang

fb - 丁丁

👍

上回我們說到穿線的走線流程,是先穿完豎線部份再轉穿橫線部份,拍框會隨著豎線上磅,漸漸地從原始的框型逐漸變矮變胖。在豎線完成時,呈現的是左右兩側較寬的狀態。接下來就是利用橫線上磅來讓拍框恢復到原始的形狀,這時候選擇橫線上磅順序就會顯得特別重要。

我們先把拍框想像做一顆汽球。當用力擠壓汽球下半部的時候,汽球的上半部就會往外擴。當上半部受力時,汽球的下半部也會往外擴。同樣地,拍框也是一樣的道理。下半部往內擠的同時,拍框的內部壓力就會往上半部跑。上半部往內擠的時候,內部壓力就會往下跑。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為拍框不是正圓形,所以在豎線完成時,整個拍框壓力最大的部分會是落在4/8點附近,在整個拍框中間偏下的部分。這時候如果選擇橫線是從拍頂往拍底逐條上磅(上往下)的走線方式,就把拍框內部壓力往壓力已經很大的4/8點擠過去,就很有可能在這個地方斷裂。所以為確保拍框安全的前提下,在橫線的上磅順序應該選擇從拍底往拍頂逐條上磅(下往上)的方式,先將4/8點的壓力先抵銷掉。

有了這個基本概念之後,我們再來聊聊為什麼有些人會說張人法容易把球拍穿斷。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邊先岔開話題開個支線----------

我覺得所謂的穿線法有兩個組成的要件。一是所謂的走線法,這前面已經提過就不再贅述。第二是每個穿線師不同的穿線"手法"及其核心的穿線"觀念"。有外顯的"走線法"及內隱的"手法+觀念",兩者組合起來才會是所謂的穿線法。

張人有自己的穿線流程、手法及觀念,對於硬體設備上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所謂的張人穿線法,反而更傾向於描述”手法+觀念”。這就有別於一般穿線法等於走線法的說法。

現在很多人自稱自己穿的是張人法,單僅僅只是使用張人在培訓課程中,GOSEN的兩套走線法, 一個是橫線下往上的基本法,另一個是橫線上往下的專業法,但對於張人真正的流程、手法及觀念卻是一知半解。

所以在說張人法容易把球拍穿斷前,我們應該先更正為”使用GOSEN走線法容易把球拍穿斷”。我也會在下面的用字將一般大眾常使用的”張人法”代換回GOSEN法稱之。如果你還是比較習慣用”張人法”的話,請自行轉換。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好! 再把話題拉回來~------------

先說說GOSEN法當中橫線上往下的專業法,這非常顯而易見。就如上面所說的,豎線完成時的壓力是集中在4/8點,橫線從上面開始逐漸加磅,就會逐漸對4/8點施加更多的壓力。當壓力到達頂點,隨之而來的就是斷框。這也是為什麼張人逐漸把專業法淘汰的原因之一。

那為什麼橫線下往上的基本法也會被講說容易發生斷框?其實GOSEN的線譜不管基本法還是專業法,依現在網路方便的程度,其實隨便GOOGLE都找得到。線譜上會明確標示直橫線的走線順序,在基本法的線譜上長線端從豎線轉橫線之後,是從4/8點一路穿到拍頂第一條,打完結之後再回過頭來收短邊拍底的部份。

(沒在穿線的朋友可能有點難理解什麼叫長短邊。我先附圖,就請大家發揮一下想像力試著理解一下。我之後會再發一篇教大家怎樣看線譜)

同樣是應力累積的問題,4/8點往內收了之後,雖然此時的壓力舒緩了,但橫線往拍頂開始逐條上磅後,隨著拍框的形變,已經減壓的4/8點又會開始慢慢累積壓力(用剛剛的汽球理論想像一下),穿到拍頂的時候可能會到達臨界點。所以在拍框強度不足或是高磅數的情況下,4/8點還是會斷裂。

這時候要做的是,線譜上沒有明確標示出來的”分區處理”,每個穿線師的做法不太一樣,以下是我的作法。長邊橫線從4/8點往拍頂穿了數條之後,必須先做暫留。先處理短邊下半部的部份,先把4/8點又逐漸累積的壓力再一次減壓,收完整個下半部作結之後,再回過頭來繼續穿完上半部。

所以如果只按照GOOGLE來的”張人”線譜,按部就班地照著步驟穿線。長邊豎轉橫就一路往上穿到底,然後把球拍穿斷了。這該說GOSEN的走線法有問題?還是穿線師不懂得分散拍框壓力呢?

-----------------------

我曾經問一個前輩,”如果我們不按照線譜的順序,會不會有違這個線譜的精神?”

前輩的回答是,”線譜只是讓我們把自身的穿線觀念放進線床裡的媒介

當場醍醐灌頂,穿線的關鍵永遠不在於用什麼走線法,而是你要怎樣穿這一把球拍。重點在於你想呈現出來怎樣的拍床,走線順序什麼的都是其次。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