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本季加盟G-League聖塔克魯茲勇士,開季就繳出亮眼表現。卻在二月底受到背部傷勢困擾,連續缺陣5場比賽。然而,他在回歸後狀態相當良好,四戰場均20.0分3.8籃板5.0助攻,幫助球隊以11勝4敗,聯盟第二的戰績挺進季後賽。
剛剛傷癒復出就能立刻做出貢獻,林書豪做了那些調整?持球時間極長的Jordan Poole與Nico Mannion被召回NBA,又對林書豪產生什麼影響?這些問題都能從數據分析看出端倪。
出手分佈更平均 進攻模式更全面
林書豪開季時外線手感火燙,命中率將近五成。不過在背傷休養歸隊後,林書豪三分線手感有點跑掉,命中率只有31.3%。另外,為了保護身體,林書豪也減少直接衝擊籃框的頻率,減少和對手肢體碰撞的機會。
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禁區附近或中距離的出手,尤其他增加蠻多中距離後撤步、拋投、急停假晃等技巧,抓時間差出手或買犯。相較於開季時,出手大多集中在籃下與外圍,傷癒復出後的林書豪,出手點分佈得更為平均,進攻模式也是較為全面的。
養傷前FG | 養傷前FG% | 復出後FG | 復出後FG% | |
籃下 | 11/16 | 68.8% | 4/6 | 66.7% |
合法衝撞區至罰球線 | 1/7 | 14.3% | 8/12 | 66.7% |
中距離 | 2/6 | 33.3% | 6/11 | 54.5% |
三分球 | 15/31 | 48.4% | 5/16 | 31.3% |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是傷癒復出,林書豪在防守端表現不僅沒打折扣,反而還有進步的趨勢。
比較養傷前後林書豪的防守數據,就可以明顯察覺。對方在籃下的命中率從64.6%,下降到53.9%;養傷前對手三分命中率34.8%,和養傷後的35.3%,帳面上相差無幾,但他讓對手場均出手減少近8次左右。
防守數據的提升,說明林書豪先前傷勢應該已經無礙,對抗性以及補防的機動性都還維持得不錯。
球權充分不濫投 進攻效率更提升
因應陣中傷病問題,NBA金州勇士近期提前從發展聯盟召回兩名年輕後衛Jordan Poole與Nico Mannion。
少了USG%排名全隊前二的Poole與Mannion,林書豪獲得更多發揮空間,尤其是單打的比率大幅提升。但林書豪的場均出手次數和命中率,沒有太大差異,但進攻效率和淨效率值卻有顯著提升。代表他並未因球權增加就開始濫投,而是維持一貫的合理出手選擇。
林書豪數據 | Poole與Mannion被召回前 | Poole與Mannion被召回後 |
場均出手次數 | 1.7 | 13.7 |
投籃命中率 | 51.4% | 48.8% |
進攻效率值 | 108.1 | 117.1 |
淨效率值 | 2.4 | 6.2 |
進球非受助攻比率 | 41.7% | 60.0% |
當然,進入關鍵時刻他仍會扛起重任。本季例行賽最終戰,全場總計26分中,就有一半集中在第四節與延長賽,助隊順利贏球,也說明他的經驗,是球隊決勝期不可或缺的。
沒有Poole與Mannion,林書豪確實多了更多表現機會,但先前和兩人當隊友的那段時間,也有不一樣的價值。和Poole、Mannion這兩位G-League明星等級的後衛並肩作戰時,林書豪場均6.7助攻,排在聯盟第六,AST%37%,則高居聯盟第四。顯示出當他和球星合作時,他能作為進攻樞紐,有效製造出手空檔。
雖然G-League賽季相當短暫,但林書豪依然把握機會,充分展現雙能衛的特質,在組織者與得分主力間切換自如。
招牌P&R成效不佳 問題究竟出在哪?
勇士開季前三戰節奏飛快,Pace 107.50,高居聯盟第四。不過隨著比賽進行,勇士逐漸放慢球隊步調,近三戰Pace 95.84,甚至是聯盟最緩慢。進攻節奏減緩的原因,在於勇士拉高半場陣地戰的比例,逐步增加戰術的應用相較於賽季前段,林書豪和隊友也更熟悉彼此,執行更多小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