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IBA世界青少棒賽,中華隊一路闖進決賽,最終在冠軍戰以一分之差敗給古巴屈居亞軍,當時中華隊陣中包括潘威倫、林智勝、陽耀勳等人,如今都已經成為職棒界的明星選手。
但你還記得嗎?其實當年拿下賽會MVP的人,曾經是我們相當期待的下一個世代王牌,國中球速就已經能突破140公里,這是連有些職業投手都無法達到的,大家對於他的未來都有著無限想像空間。
只可惜,最後他只能算是「一隻腳」踏進職業舞台,選擇於代訓結束後回到業餘環境打球,甚至也一度棄投從打,也逐漸被球迷們給遺忘。
今天的業餘了了,職業未必佳系列,我要介紹的,是鄭嘉明的故事。
出生自台東的他,是我們之前介紹過的迷失球星,鄭昌明的弟弟,他的堂弟鄭祐豪則是桃園航空城棒球隊的選手,爸爸鄭榮喜也是打棒球出身,由於爸爸與善化國小的教練王子燦熟識,也讓他從少棒就到台南的善化國小就讀,打下深厚的棒球基礎。
與哥哥相比,鄭嘉明可以說是成名的非常早,小學四年級就已經是善化國小的主力投手,五年級就在比賽中拿下最佳投手獎,王子燦教練當時形容,他是繼宋肇基之後,善化所出產的最好投手。
1995年的威廉波特少棒賽,由王子燦領軍,帶著以善化國小為班底的中華隊一路闖進決賽,最終成功拿下冠軍,也是善化在陳金鋒世代畢業後,相隔五年再次代表中華隊在威廉波特封王,鄭嘉明也跟哥哥鄭昌明一樣,在生涯履歷上,添加了一筆「威廉波特冠軍」的崇高榮耀。
雖然個頭嬌小,但鄭嘉明卻擁有驚人的快速球,加上一顆尾勁十足的滑球當武器,使得他與同年齡層的對手相比出彩許多,升上國中後,他的國手資歷更加豐富,其中又以1997年的世界青少棒賽最讓人難忘。
要知道,當年的時空背景,是一個台灣首次遭到簽賭案風波席捲的黑暗年代,職業的時報鷹隊幾乎整隊都被抓光,必須以「借將」的方式勉強打完接下來的賽程,除了時報鷹以外,球迷們也紛紛對自己支持的隊伍產生質疑,深怕一不小心又遭到背叛。
然而,自古以來不變的道理,就是每逢中華隊賽事開打,台灣從上到下,不論是不是棒球迷,都會團結在一起,而1997年七月在台灣首次舉辦的世界青少棒賽,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開打的。
當年中華代表隊是由新生國中為班底組成,由汪金城教練領軍,而像潘威倫、林智勝、鄭嘉明等潛力小將也都有受到徵召,鄭嘉明回憶當年也曾說,自己原本是沒入選的,但因教練湯志鴻將他引薦給汪金成才遞補進中華隊,想不到後來表現亮眼才變為主將。
從預賽開始,中華隊就一路連勝澳洲、日本、菲律賓及古巴,以全勝之組拿下分組冠軍,也引來媒體大肆報導。
畢竟是在自家主場,從八強賽開始,受注目的程度可以說是越來越高,這群小將們也沒有讓大家失望,先是以一分之差險勝墨西哥,接著在四強碰頭南韓隊,中華隊投打齊心,在鄭嘉明主投八局送出14K僅失一分的帶領下以9比1大勝,讓滿場的中華隊球迷看了是相當過癮。
特別提一下,當年南韓隊陣中有一個熟悉的名字,就是韓國大魔神吳昇桓,雖然當時被中華隊打爆,但後來他卻成長為跨足美、日、韓三國職棒的強力救援投手,兩年前離開落機隊後,回到了KBO老東家三星獅隊,目前身價是11億韓元(近台幣3000萬),應該可以說是那屆賽會發展最好的選手之一。
隔天對古巴的冠軍戰,可以說是未演先轟動,每人甚至只能限購四張,黃牛票更是喊到票價的兩倍都有人買單,全台灣棒球迷都希望親自到場與這支不敗的中華隊,一同享受奪冠的喜悅。
可惜,最終的結果不如預想的那般美好,中華隊從開賽就一路落後,最終追到僅差一分,但還是飲恨敗北,賽後連總教練汪金城都留下了悔恨的眼淚。
雖然是結果論,但冠軍賽中華隊會輸球的其中一個主因,就是當家王牌鄭嘉明沒能掛帥先發,因為他前一天已經對南韓先發,就算他再想投,總教練也實在狠不下心讓鄭嘉明連續先發,一直忍到第七局才把他派上場,只是失分已經出現,而對鄭嘉明的傷害,可能也還是造成了。
啞巴吃黃蓮
對古巴在的冠軍賽我有去,印象這是我最後一次進台北市立棒球場。
Leon Huang
少年露鋒芒,然後就被操爆,這簡直台灣青少棒傳統。當年他新聞讓我印象深刻,只可惜遇上了無法善加使用的教練
glacier1943
想忍未果...然後就派球員上場了...我比較好奇曾經執教過中華隊的教練...有哪個思考過球員的未來跟生涯的~
Chaohong Cheng
除非打的是沒多少人在乎的無關緊要的比賽,不然在台灣當教練帶隊出去比賽,這個問題應該無解。
因為在台灣,很多人看中華隊出去比賽都還是以「贏球至上」的心情在看比賽。如果中華隊出去比賽沒有贏,球迷照樣還是會罵聲連連。而大家氣頭上想找戰犯時,往往還是教練會首當其衝。這樣久而久之,就造成在台灣當教練帶隊出去比賽,一想到輸球後球迷照樣會罵,而且搞不好還會罵更大聲,就算他心裡明知應該要保護球員不可狂操,但潛意識裡就仍然會選擇「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地盡可能地狂操隊上主力球員。最後久而久之,就變成不論誰去當教練,基本上都很難擺脫狂操隊上主力球員以求勝的惡性循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