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3/24

極致的運動即是藝術|跨領域舞者初培榕:「我用舞蹈,學習跟自己相處」

名字像一首詩,參加過許多電視戲劇、舞蹈節目、歌曲MV製作的舞者初培榕,更是從街舞轉換到當代舞的「跨領域舞者」初培榕,分享自己的舞蹈學習歷程、藝術靈感來源,以及身為跨領域舞者面臨的挑戰和機會。

作者:曾荃鈺

林育呈

我一直覺得靈感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他會突然出現,而且不再當下記下來,就會忘記,也因為靈感跟我的想法,常常害我晚上睡不著,硬要把事情想到一個結束,才肯安心睡覺。
對未來沒有目標、沒有想法,或許只是看的不夠多,所以沒有看到喜歡的,就算有喜歡的,也會猶豫,但我覺得很多事情,不做永遠不知道,寧願做過了失敗,也不要錯過了後悔,所以很多事也許會有遺憾,但我從不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失敗了不代表我就永遠失敗,我一直相信一件事,沒有成功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堅持的不夠久,我一直相信著這幾句話,所以我不會輕易被打倒。

曾荃鈺

初培榕用跳舞認是他自己~~你也可以用你的柔道運動跟自己相處~~認識自己~~這也是運動之所以可以超越運動本身的意義!

「因為名字是由擔任國文老師的爺爺取的,所以比較特別。」初培榕靦腆的笑說,從他溫文儒雅的談吐中也可以感受到書香世家的傳承。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一路走來都是跨領域。」初培榕在高中是就讀機械相關科系,但大學跨考室內設計,並透過社團接觸到舞蹈,現在也擔任全職表演者。初培榕回想,當初是在街舞的成果展認識現代舞者,受到吸引並開始學習,多元的學習歷程也造就他現今的獨特風格,他坦承,街舞的發展著重於節奏,當代舞則是以樂句為主,所以自己在跨領域的過程也磨合了至少兩年。

在舞蹈中與自己相處,更認識自己

「跳舞的過程是一直跟自己相處、不斷的重新認識自己。」
這是初培榕一路走來對舞蹈的體悟。

從街舞跨域到現代舞,初培榕談到自己舞蹈定位的轉換,他坦承直到現在都還再找,但正因為沒有一個明確的中間點,無法明確定義現在跳的是街舞還是現代舞,才會需要不斷的去追尋,也才更認識自己。

舞者之路一路走來並非完全平順的初培榕,曾因為經濟壓力,掙扎是否該繼續走舞蹈這條路,但他將30歲設為停損點,除非能有成功的作品,或真正坦然接受這樣不穩定的人生,不然可能就要開始思考如何轉換跑道。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領域舞者初培榕:極致的運動即是藝術
初培榕(初初)在學期間擔任過師範大學熱舞社社長,期間參與了現代舞社,師從魏光慶和彭筱茵老師學習現代舞基礎,畢業後,曾經加入知名藝術家許芳宜老師舞團,開始認識劇場。這幾年的舞者生涯,不管是大小街舞活動、新古典舞團、新人新視野、臺南人劇團《第十二夜》等等,都提供了培榕不同的舞蹈養分。合影照片人物由左至右依序為,跨領域舞者初培榕,紐約編舞家熊婕,嘻哈雙人舞國際大專銅牌李毅薪。

因為越了解自己,才會更知道自己該往哪裡去,舞蹈風格自由且多元混合的初培榕,雖然知道舞蹈之路辛苦,但跳舞的當下是快樂的。在教舞的時候,培榕從學生快樂的眼神中得到很大的滿足,演出時,舞台上的環境、燈光、氛圍,與夥伴的互動與默契等等,感覺能暫時脫離現實世界,營造出美妙的、停止思考的空間,「這讓我沒有辦法不繼續跳下去。」初培榕堅定的說。

日常的五感訓練,累積舞蹈創作靈感

談到創作靈感如何累積,初培榕表示,他有時候會站在路邊看路人,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但都很自在地做自己、走路的態勢也都不同,就像是街舞者跟一般人的姿態也會有些微的差異,初培榕說,重點不是動作跟姿勢,而是觀察那個空間與瞬間、觀察每個人的當下與彼此間的關係。

「每天的日常生活都是在訓練自己的感官,尤其是創作的靈感。」對初培榕來說,生活當中的大小事情都可以是不一樣的靈感體察。

在小事製作的初培榕,除了擔任舞者,他也會自己編排舞蹈、進行演出創作。他持續學習的過程也可以分成兩個類別,「身體訓練」跟「藝術呈現」。身體訓練就像是重量訓練、肌肉課程等,至於藝術呈現方面,則要多看電影、多聽音樂,而且要從舞蹈中脫離、看展覽、看繪畫,並從生活當中取得素材。

初培榕指出,街舞要透過多聽音樂來訓練,練習聽一首新的歌並在很短的時間內抓出歌曲的節奏變化,讓聽覺跟身體連結並有更直覺性的反應,尤其在演出時很容易因為太過興奮緊張,感官能力就會變模糊,看不到台下的人也聽不到周圍的聲音等等,這種時候就要依賴訓練的累積。

請繼續往下閱讀

融合體育與藝術,跳破框架、舞出自我

「就如同極致的運動是一種藝術,舞蹈也同時屬於體育和藝術!」被問到舞蹈之於體育和藝術的關係,初培榕認為,兩者的中間點就是舞蹈。

現代舞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比起當時主流的古典芭蕾強調身體的藝術美以及嚴格的技巧訓練,現代舞者們試圖創造一套新的藝術理念、舞蹈形式與訓練的方式;崇尚自然與創意的現代舞,也與追求自由奔放的個人主義價值息息相關,強調真心誠意的情感展現勝過千錘百鍊的技術操演,反璞歸真的核心理念也刺激著觀眾,反思探索屬於自己的美感。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