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休賽期簽下Wanamaker和Bazemore之後,勇士的後場戰力已經十分充足,別提還有Damian Lee和Mychal Mulder了。於是也不出意外的,Mannion和Poole被下放到發展聯盟練兵;只是很意外地打出了很好的成績...
發展聯盟數據:
Jordan Poole場均22.4分5.3籃板3.6助攻 投籃三圍45.1/32.5/92.9
Nico Mannion場均19.3分3.4籃板6.9助攻1.8抄截 投籃三圍40.5/36.5/77.3
兩人也帶領勇士以聯盟第二收官,殺進季後賽第二輪,但在開打前被召回NBA替代狀態極差的Wanamaker;隨後Poole也因為Curry的傷病站上了先發控球的位置,Mannion也成功取代Wanamaker站上替補控衛。在這季勇士註定是練兵、且戰且走的情況下,他們到底能成長多少,能在下一季為勇士提供什麼樣的戰力?
明星賽後數據:
Jordan Poole場均19分2.1籃板3.1助攻48%命中率39.7%三分命中率(2.8/7)
Nico Mannion場均8分1.9籃板3助攻1抄截37.9%命中率41.9%三分命中率(1.4/3.4)
•Jordan Poole -更穩定的砍分機器
優點Pros
外線穩定度/火力
雖然在上季季末就有改善,但無論是準度和產量都不及這季那麼瘋狂,明星賽後三分命中率接近40%,場均有近乎3顆的產量。而比起上季半控球的定位,這季Poole的定位更偏向於得分手,也更進一步釋放他的火力;他的無球跑位越來越成熟,已經開始有點Curry的味道,這季C&S三分佔他出手的44%,命中率39.8%,場均能貢獻1.4顆。
讓持球更穩定的對抗性
上一季他最難突破的難處就是身體對抗性,讓他無法在防守壓迫下運球切入。這季Poole已經增磅到87公斤,已經是接近2-3號搖擺人的磅數,身體更強壯也讓他能在高強度的防守下保持運球,場均有4.4次切入,命中率57.4%,能得到3.2分,且失誤率只有2.8%。無論是拋投、反手上籃等終結手段都比去年更成熟穩定。這季使用擋拆場均有1.4分54.4%的命中率,效率能勝過聯盟85.6%的球員。
缺點Cons
定位弱化組織視野
先帶個頭盔,Poole的定位跟上季有不同,上季勇士很明顯是故意要練他的組織;這季他跑了更多的無球,讓其他人為他創造機會,也因此Poole的助攻數由2.4次下滑到1.7次。但Poole比較少在切入途中分球,經常是切太深被防守佈置的陷阱抓住,最後只能硬塞小球給中鋒。不過他的失誤率已經從上季的11.8次下降到7.5,可見傳球的品質也有改善。
•Nico Mannion -二輪選秀一大偷
優點Pros
板凳的核心大腦
優秀的球場視野傳球意識,這基本上就是勇士選他的原因。自主進攻、防守甚麼的都無所謂,在勇士只有有球商甚麼都好說。場均有4.4個潛在助攻,助攻失誤比2.65聯盟第79。而且他不是那種要持球帶動進攻的球員,場均只有31.4次觸球,他的球場解讀能力讓他可以在傳切配合中找出空檔並把球傳到。Mannion的出現讓我以為沒救的板凳多了點看頭。
雙能衛潛力
優秀的球商帶給他的不只是組織能力,Mannion目前所展現出的無球進攻也很出色,在本身持球進攻仍有一點水準的前提下,他很有可能沿著Poole上季的定位去發展。目前Pull up三分和C&S三分都分別有38.9%和41.7%的水準,在外線是能提供足夠的進攻火力的。但奈於板凳除了他自己並沒有太好的傳導點,他的空切效率並不好。
萬惡根源-對抗性
其實Mannion有很好的防守腳步,外線防守、過擋拆的能力都很很好,有時候還能跟上對手加速的第一步。但只要對手開始用身體頂撞他切入,他很快機會被彈開。不只防守端,Mannion缺乏更刁鑽和老練的運球,在壓迫防守下往往會失去運球的節奏,更別說組織進攻了。這基本上是他所以問題的共同根源-對抗性。如果他不能改善這點,也會大大限制他的天花板。
先說一下,勇士季中的操作不像是要維持競爭力,目前也沒有利用剩下的球員空格簽人;而且Steve Kerr的調度看起來也並不像是要贏球,看起來更像是要給年輕球員上場時間磨練... 不是說要坦,但幾乎可以肯定勇士不會以戰績和排名為這個賽季的第一考量。
按照Poole這個進攻幅度,下季基本上可以進入輪替名單了,甚至直接當第六人也有可能。而Mannion則要視乎這個賽季能否更熟悉和融入體系,以及休賽期能不能再改善對抗性,不然以勇士以往的習慣,他還是會在發展聯盟多待一年。不過無論如何他們都有著肉眼可見的潛力,能不能接下未來一哥的位置我不知道;但至少在這幾年,他們會是勇士可靠的後場人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