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有額外的外力輔助,怎麼可能會有這麼明顯的進步?但就如過去談Springer的文章所提到,Bregman即使在事後的三年,仍舊有繳出一定水準甚至更好的成績。
就算2020年球季被疫情打亂而錯失充足準備,又因右大腿後肌拉傷而缺陣了幾場比賽,但是Bregman仍然繳出了高水準的保送率和三振率。這兩項數據也比2017年的爭議賽季表現還要好。而若再考量到Bregman進入職業後就展現低三振率以及優秀調適能力等因素,或許拿這一點來裁定Bregman的2017及之後的表現是作弊的成果,可能稍嫌草率了點。
但如果只是看逐年表現,其實還是不夠細微,畢竟我們還要考量主客場的表現。依照我們對2017年事件的了解,太空人隊球員在主場理應會因為偷暗號,而在數據上主優於客。這種假說如果純粹看到下方圖1裡面2016到2017年的主場三振率變化,看似成立。
然而,Bregman在客場的三振率變化,雖然幅度沒有主場誇張,但是這部分也是穩定進步,甚至,我們發現除了2017年以外,Bregman在客場的三振率一直都低於主場。更有趣的是,Bregman的客場保送率也是逐年進步,尤其是2018到2019年的進步幅度,更是讓他在當年的客場保送率超越了主場。
只有在2020年,我們看到Bregman的客場保送率有明顯下滑的情況。但畢竟去年成績的樣本實在太少,參考價值我們也必須斟酌。當然,這個部分可能還要考量到他主客場分別面對的對手強度和球場因素,但是Bregman無論是主場和客場,他都展現了優異的三振率和保送率。

接著我們來看看Bregman歷年的主客場上壘率、長打率和純長打率比較,我們會從圖2發現Bregman除了2018年以外,基本上都是客場表現優於主場。與前一段的邏輯類似,Bregman的打擊在客場可以照常發揮,甚至發揮更為出色,這某種程度也代表他離開了主場和所附帶的「額外優勢」,反而打得更出色。

那麼如果我們拿Bregman在2017年之後,也就是2018年到今年的表現,與聯盟其他選手比較呢?我們從這邊就可以發現Bregman無論是主客場,都算是聯盟前半端甚至頂尖的打者。從圖3和表1,我們會看到Bregman在主場的保送三振比,在全聯盟排行第三。
Rank | Name | PA | BB% | K% | BB/K |
1 | Luis Arraez | 247 | 9.72% | 7.69% | 1.26 |
2 | Carlos Santana | 809 | 17.06% | 13.60% | 1.25 |
3 | Alex Bregman | 788 | 15.61% | 12.69% | 1.23 |
4 | Mike Trout | 728 | 20.88% | 21.15% | 0.99 |
5 | Jose Ramirez | 730 | 13.70% | 13.97% | 0.98 |
6 | Juan Soto | 672 | 17.56% | 18.60% | 0.94 |
7 | Anthony Rizzo | 771 | 12.45% | 13.36% | 0.93 |
8 | David Fletcher | 599 | 8.85% | 9.68% | 0.91 |
9 | Joe Panik | 500 | 10.40% | 11.40% | 0.91 |
10 | Anthony Rendon | 782 | 12.40% | 13.68% | 0.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