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記者Sweeny Murti回憶自己在僅僅兩次與Gerrit Cole的對話當中就已經感受到他對於投球這項技藝的熱情與投入。Cole非常興奮地和Murti解釋自己的調整過後的曲球握法以及其中的投球原理,並且附帶說明自己是如何跟著兩位擅長曲球的前隊友A.J. Burnett和Charlie Morton一起訓練曲球。
Gerrit Cole在春訓之初甚至仍一球未投時就驚艷了眾人,其原因就在於他所展現出的對於自身投球特性的理解與注重,讓人感受到一個真正賽揚等級的王牌投手所展現出的過人棒球頭腦。而這一切的成功並不是單純的天分,對於棒球的熱情以外,更是他對於不斷進步鑽研的渴望。他是那種積極和隊友溝通的人,希望能夠從隊友身上學到哪怕是一點點自己以前不曾留意過的知識。同時在這個時代,他也會確保自己瀏覽大量的數據資料。
「有不少人都比我聰明,但我是一個充滿好奇的人,我喜歡閱讀和學習。」Cole說。
Cole自己曾經在訪談中表示這種消化分析投球資料的習慣可以追溯到大學時期的他。Gerrit Cole在2008年選秀會上拒絕與選中他的紐約洋基隊簽約,並決定進入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就讀。在那裡他不只遇到了Trevor Bauer,還遇到了恩師John Savage,UCLA長期的首席棒球教練。Savage在比賽後提供給Cole的檢討報告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了在未來整個球員生涯當中對於投球的想法以及不斷檢討、精進自己的習慣。
Gerrit Cole說道:「在我們先發結束的隔一天,(Savage)會給我們一個評鑑表格,上面列出種種數據包含好球率、對手強勁擊球數、球數領先的次數、整體控球成績等等。在第二區表格中,他會判斷我們有沒有很好地在球場上控制住自身情緒、有沒有成功執行事前擬定的投球計畫,以及在投球機制上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這讓我可以逐場比賽檢視自己的表現,也至少給了當時的我對於自己的進步空間更寬廣的想像。」
Gerrit Cole對於各種投球概念、知識的理解之純熟,甚至可以輕易地用直白易懂的語言解釋給大家聽。在一次近期的訪問中,Cole就一次向大家解釋了三種不同的投球概念。
談共軌(Tunneling):
「共軌的意思就是讓兩個不同球種看起來相似。實際賽場上,一個投手先往外角投了某個球,然後接著再往同樣的外角位置投出和前一球看起來相當類似的滑球,這就是共軌的運用。撇開細部不談,總體來說共軌的目的就是讓打者在識別球種上發生錯誤。因此「欺騙」是最主要的目的,而共軌就是其中一種讓投手去預想對面打者視野所見的方法。」
談球種軌跡(Pitch shape):
「用以描述球路的變化、以及透過球的旋轉所製造出來的錯覺等等。包含一顆會向上竄的速球以及掉落幅度極大的變化球,透過TrackMan或鷹眼系統我們可以準確測量出這些球實際的變化幅度多大,具體可以精準到英吋的等級,非常了不起。」
「另外對於打者而言,當他們站上打擊區的時候會認為『當一顆球脫手的時候,投手必須從頭部以上放球,當球移動到打擊區附近時才會進到好球帶形成好球。』所以當投手們在形塑一顆球種的軌跡時,想要做到的其實是透過球的變化形成一種幻覺,讓打者誤以為球是從這裡過去的(Cole將手高舉過頭)。」
談投球軌道(Lanes):
「投球機制具有非常多不同層面的技術,基本上已經可以當成一種藝術來看待了。但無論如何變化,歸根到底我們都必須以線性的方式盡量蓄積能量、把球直直地送往本壘板。因此當你在運用自己的投球機制激發全身的扭力時你會希望這個動作能夠獲得很好的方向引導,就像讓身體限制在車道( lane)當中一樣。」
「所以在一個投球動作當中,每個部位都有自己需要遵循的移動軌道,例如往好球帶外側邊角也就是本壘板的延伸部分會有你身體的『手套側』要遵循的軌道、另外還有的你身體的『投球側』需要遵循的軌道。理想狀況就是你盡可能乾脆準確地符合這些路徑,如此一來就可以更精準、讓球從你想要的位置進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