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4/15

《疫情副作用:新冠肺炎下的職業棒球》─ 自媒體百家爭鳴 體育創作的社會責任

從事體育創作的責任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闡揚運動的光明面,無論運動類別是中華職棒、NBA、MLB、日本職棒還是台灣籃球,任何運動項目都好,創作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就是「傳達運動文化的美好、提供進步的解答」。

而縱容此類創作者食髓知味且不知錯在何處者,是閱聽市場對著作權的普遍意識低落以及反饋的點閱數據,在流量高就是王道的年代,只要有市場就有恃無恐,只要瀏覽數高就有底氣,在高點閱帶來高營利的誘因下,愈來愈多人忽視內容該言之有物和素材該取之有道。

過去幾年與體育圈奮鬥的年輕記者、作家,運動行銷新銳的交流中,邂逅不少有學理、有理想的年輕人,他們有些確實不擅長化繁為簡,包裝其實對環境很有幫助的深度議題,讓更多讀者看到,而受閱聽市場低靡的點閱績效反饋後,他們逐漸選擇沉默……或說被閱聽市場沉默,他們不再闡揚觀點,只是默默做好自己領薪水的那份本質工作,閱聽環境無聲的扼殺人才,令人惋惜。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事體育創作的責任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闡揚運動的光明面,無論運動類別是中華職棒、NBA、MLB、日本職棒還是台灣籃球,任何運動項目都好,創作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就是「傳達運動文化的美好、提供進步的解答」

要發出破壞性批判很簡單、看風向搞對立弄流量也很容易,但這只是殺雞取卵、傷害環境,台灣體育圈從來不缺出嘴批判者,體育環境要進步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能提出解決方案的人才,是那些願意挽起袖子埋首建設的執行者。

我在任職《運動視界》、麥卡貝、TSNA總編輯及與業界優質媒體和相關產業合作時,逐年匯集了一批有理想的創作者進行筆耕,作球員與業界人士的專訪、也參與工會座談力求幫助制度面改善,多角度撰寫國、內外聯盟制度、轉播權、商業利益分配、工會與職業聯盟協商的相關議題,出發點是希望能夠見賢思齊,讓台灣的體育環境能夠進步,作品無意攻訐和製造對立;人多不代表正義,風向不一定是真理,所以我們常頂著逆風用作品闡述事實,只是為了捍衛真理,幫助被多數網民霸凌的受迫者說幾句公道話,儘管逆風容易被罵、儘管冷門文化題材沒有點閱,我們仍然創作不息,因為中華職棒有更多值得永續經營的存在價值、有值得代代相傳給後世子孫的美好之處等著我們去耕耘,因為我們生長在台灣土地,所以愛中華職棒到了極處。

我曾採訪中職近10年來的所有全壘打王得主,只為了比較跨世代的打擊型態,及從他們口中得知邁向巔峰的心路歷程,聽聽棒球對他們的意義,以及他們對台灣體育環境的觀察,和對自己的下一代投身職棒的建議和期許;我參加工會座談,提出肖像權讓利如何讓勞資雙方多贏的建言,我寫過台灣棒球的制度如何柔性漸進;我身邊這群有理想、有志向的作家集團,他們或實地深入球場採訪、或任職於運動周邊產業、或投身三級棒球偏鄉學校服務,他們劍及履及,用自己的雙足雙眼親身體驗見證,只為詳實記錄台灣各地棒球的美麗與困境。

請繼續往下閱讀
筆者2016年出席中華職棒球員工會座談,探討中職規章議題。

如果這本書您願讀到這,並反思台灣運動創作者和閱聽人對體育環境成長的共同責任,那我想這段嘮叨的文字或許對環境真能有點助益。

在社群蓬勃發展的現在,傳統媒體寡占市場、單向傳遞訊息的年代已成歷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聲筒,只要找到合適的平台就能擁有話語權;但當新世代開始從事體育題材創作的同時,莫忘自己傳遞的資訊要負擔社會責任,如果作品無法為台灣體育圈及閱聽人帶來成長茁壯的養分,那又何必曠日費時,提筆撰寫?

 

相關書摘:《疫情副作用:新冠肺炎下的職業棒球》─ 職棒未來如何看待奧運棒球這檔事?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此書,立即點此購書去

●透過本文以上連結購書,《運動視界》由此所得將每年結算捐贈給公益單位。

 

本書內容簡介

★職業運動史最特別也最難忘的一年,完整回顧疫情慘重的2020年全球棒壇大小事。愛棒球的你必蒐藏的運動文學!

★知名棒球作家/高國輝傳記執筆作者卓子傑,觀察側寫美國職棒至中華職棒的危機問題與應變策略,深度探討分析關鍵議題!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高漲的2020年三月天,適逢各國職棒開幕時節,疫情是如何影響美國、日本、韓國與台灣的職業棒球開季?美國職棒大聯盟如何在遭受防疫危機與勞資困局中重啟縮水賽季?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