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4/19

改善大聯盟即時重播輔助判決的5種解方

現今科技已經非常進步,我們很難想像回到過去沒有重播的年代。而科技只會越來越進步,未來還可能會有電子好球帶。不過,大聯盟持續有誤判的狀況,顯示出現行的重播系統還有進步的空間。本文列出資深記者 Ken Rosenthal 提出的5種改善重播辦法(但沒有任何一種是完美的,也不是萬靈丹)。

大聯盟於 2008 年 8 月推出重播輔助判決來檢視有爭議的全壘打球,其最初的用意是為了即時更正可能影響戰局的錯誤判決。不過到了 2021 年,已經趨於成熟的輔助判決,居然讓兩個直接改變比賽結果的誤判在短短四天內接連發生。這不禁讓人懷疑,重播輔助判決系統到底有沒有效?

一位退休的裁判認為重播判決就像把雙面刃,因為觀眾球迷會越來越依賴重播輔助判決,像毒品那樣上癮。即便現在的重播技術已經在各個方面都非常先進,但出錯的可能在所難免,不管是來自無心之過、影片死角、或者人為失誤。

請繼續往下閱讀

4 月 8 日,大都會在九局下半靠著 Michael Conforto 的再見觸身球,以一分之差氣走馬林魚。主審 Ron Kulpa 事後承認那球是個誤判,因為那球有進好球帶,結果應該是三振出局。當下馬林魚要求重播,但重播只能檢視那球有沒有打到 Conforto 身上。原因是好壞球或打者是否有閃躲的判決,這些屬於裁判的主觀認定,是不能要求重播的。

4 月 11 日,另一場萬眾矚目的費城人勇士之戰,九局上半那關鍵的本壘攻防戰確實是可以挑戰的,結果主審 Lance Barrett 和紐約的重播中心還是都判錯了。大聯盟的聲明指出在看過多種角度的重播後,重播判決人員無法非常確定費城人跑者 Alec Bohm 被大都會捕手 Travis d’Arnaud 觸殺前沒有碰到本壘板,因此得分仍然算數,而那一分也讓費城人終場就以一分險勝。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大部分有看這場比賽的人都不這麼想,d’Arnaud 後來甚至說道:「老實說,這讓我再也不想要有重播輔助判決了。」在前一場的大都會馬林魚之戰,根本不需要重播,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裁判們當場開個小會,然後判決 Conforto 出局。如果說重播輔助判決背後的精神是要讓判決更精確,那麼為什麼在如此重要的判決上不能使用重播?

這就是重播判決的問題所在,所有問題都環環相扣。實際上,任何的改變都會帶來相應的得失。以滑壘時離開壘包為例,在有重播以前,很少有野手會在跑者安全上壘後還繼續拿手套貼著跑者不放。但現在這些舉動越來越常見,即便這並非重播判決的本意。

就算有了重播判決,大聯盟也承認每年還是會有少數的誤判。不過自從 2014 年引入挑戰制度和開放更多可以重播的範圍後,推翻原判的比率和重播所花費的平均時間都大大地降低。這顯示出裁判其實表現得比大部分球迷想得還要好,重播判決也是如此。

現今科技已經非常進步,我們很難想像回到過去沒有重播的年代。而科技只會越來越進步,未來還可能會有電子好球帶。上述那兩個判決,都顯示出現行的重播系統還有進步的空間。以下就是5種改善重播的辦法(但沒有任何一種是完美的,也不是萬靈丹),以及資深記者 Ken Rosenthal 的看法。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忽視原本的判決

自從有了重播判決,在位於紐約重播中心裡的大聯盟重播裁判,他們都是根據場上原本的判決做出裁定,要嘛確認原判,要嘛推翻原判。不過,問題常常出在很接近的判決中,因為裁判都會被要求除非有很明確能夠清楚看到推翻原判的證據,不然傾向維持原判。

現自由球員 Lane Adams 對此則持不同意見。他在上週一於推特上寫道:「如果那些在紐約看重播的人不知道場上的原判是什麼,他們的判決肯定精準許多。」勇士游擊手 Dansby Swanson 也這麼想,他說重播人員應該就他們所看到的影像做出判決。

但對重播人來說,要忽視原本的判決既不可行也很困難。即使球員們普遍認為重播人員不希望以推翻原判來讓同業的執法裁判難堪,但裁判和聯盟高層都駁斥該說法,認為裁判就是要讓判決公正。他們還說如果每個接近的判決都要仰賴重播中心的話,這樣將會花很多時間。舉例來說,在一個是否安全上壘的判決中,重播裁判必須要先有個判定,再去查證他們是否有判對。

另一個問題則是,有時候場上的裁判看得最清楚,因為站的位置會影響視角好壞。重播的影片視角有些不夠完整,有些不夠好,這些都讓重播人員很難下定論。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