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Kevin Durant 在2019年季後賽遭遇跟腱撕裂伊始,保持健康狀態已成奢求。不僅2019~20賽季全數缺席,好不容易在本賽季復出後,又因左腿腿筋受傷缺席23場比賽;而經過一個半月休養重新站上球場後,依舊好景不常……
美國時間4月18日,籃網隊客場迎戰熱火隊,Kevin Durant 僅出賽4分鐘又3秒便因為左大腿挫傷提前退場。
無可厚非的,當球員經歷重大傷病長期缺席後回歸球場,往往比其他球員更容易再度受傷,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是對於比賽強度的不適應。做為籃球最高殿堂的NBA,代表的是最高層次的競技,想在其中取得成功,將身心靈調整至最佳狀態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對手不會因為你之前長期缺賽且剛回歸不久就施予同情;也是如此,長期缺席比賽的球員必須花費不少心力重新適應比賽。
以1995年3月宣布 “I’m Back.” 後從棒球場回歸NBA的籃球之神 Michael Jordan 為例,在該賽季他為公牛隊出戰17場例行賽,場均26.9分不僅為公牛時期次低,他的投籃命中率41.1%更在職業生涯賽季中敬陪末座。而該賽季季後賽,公牛隊在首輪輕鬆淘汰黃蜂隊後,次輪遇上東區龍頭魔術隊。系列賽首戰 Jordan 發生高達8次失誤,在末節剩下18秒時公牛隊本還有一分領先,Jordan 控球時卻遭到 Nick Anderson 抄截,葬送比賽。系列賽第六戰,末節剩下3分24秒時,公牛以102-94領多達八分,看似要將系列賽逼入第七戰,卻在最後時刻一分未得,魔術隊打出一波14-0逆轉賽局,公牛隊慘遭淘汰。本系列賽 Michael Jordan 即便使出穿著違規球衣等犯規手段,依舊只拿下兩場勝利,如果連如此有宰制力的 Michael Jordan 在經歷無受傷的長期缺席後都無法快速找回以前的狀態,更遑論遭遇重大傷病且長期缺席的其他球員呢?
其次,是對於自己身體能耐改變的不認知。這其實不完全是傷癒回歸球員的問題,畢竟打球多年的他們早已習慣於自己受傷前的身體強度,再加上長期缺席比賽對於球隊的戰績肯定有不小的影響,總算回歸後的他們亟欲帶領球隊取得勝利、走回正軌,若教練團沒有注意,傷癒回歸的球員便可能忽略應有的上場時間限制,承擔過多的上場時間,使傷病頻仍。此外,遭遇重大傷病的球員即便復原良好,依舊會和原先的狀態有所差距,若沒有適度改變打法,沒有重新認識自己身體的極限與能耐,便很難保持得來不易的健康。
最後,是無可避免的代償作用。當球員的某個肌腱嚴重受傷時,該肌腱是不可能百分之百復原的,因此該肌肉作為Agonist muscle(作用肌、主動肌)施力時,其Synergist muscle(協同肌)便需要給予大量幫助以完成動作,在NBA本賽季之高強度且高密集度賽事之下,協同肌或是附近肌群很可能因為負荷過大而受傷。
(以下數據截至 Apr.20.2021)
Kevin Durant 本賽季繳出場均 27.3分、6.7籃板、5.2助攻、1.3阻攻的全能數據,投籃方面命中率54.3%、三分命中率46.2%、eFG% 61.7%、TS% 67.4% 皆為生涯新高;前述數據證明了只要能健康上場 Kevin Durant依舊是那位最厲害的得分手。這讓我不禁想到同為小前鋒球星的“The Human Highlight Reel”(人類電影精華) Dominique Wilkins,他在經歷跟腱斷裂、復健之後,繳出了與受傷前相當的場均29.9分6.8籃板 FG 46.8%。
然而,兩位球員雖然看似在基礎數據上皆沒有受到跟腱斷裂所影響,可是,兩位的出席率卻宛如雲泥之別。Dominique Wilkins 在缺席1991~92賽季後40場比賽以及1992~93賽季前11場比賽後順利復出,該賽季剩下的71場比賽他全數出席、場均上場時間更逾37分鐘;遺憾的是,Kevin Durant 卻缺席了賽季至今超過一半的場次。
| 場均上場時間 | USG% | 出場次數 |
Dominique Wilkins | 37.3分鐘 | 31.9% | 71/71 |
Kevin Durant | 32.7分鐘 | 31.9% | 24/57 |
境鏡靜
看他的心態真的是有被影響到,原本如果復出可以打得順順利利,那應該還是慢慢會恢復,但先是拉傷休息20幾場,那心態應該又更擔心,然後再次復出又被撞傷膝蓋,雖然是被撞傷,但我想接下來他上場會打得更擔心更小心更綁手綁腳了.
gauss
真的,Durant 在跟腱斷裂前,也只有 2014~15 賽季缺席那麼久過,可是這次似乎造成他心態很大的改變。再加上籃網隊被賦予很高的期待與壓力,卻一直陷入傷病潮,讓他不得不出全力打、然後又受傷,陷入惡性循環。
siltechhsu
非常中肯的分析文!所謂“性格決定命運”, 以KD原本就很容易想東想西的敏感特質, 很難不對一點點身體上的不適有所猜疑, 再加上他對自己高度的自負, 要他接受心理治療應該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之後賽事的打打停停, 或許會成為常態吧........
gauss
謝謝你的讚賞!KD 的性格的確很敏感,再加上本賽季籃網隊的關注度又極高,壓力一大 KD 的心態很可能又會開始作怪,的確如你所言,很可能未來都會打打停停了。
adam wann
心理因素跟再次受傷有直接關聯嗎?
還是只是影響場上表現而已?
gauss
應該是間接關聯ㄛ
adam wann
先謝謝作者的好文,文章整體質感是很不錯的°
但引言「不禁讓人懷疑,他的傷勢,是否只是生理狀態使然? 還是,其實 Kevin Durant 另有隱情?」暗指KD的再次受傷,除了生理因素也和心理的壓力和創傷有關。
可是後面卻沒有講明,是心理壓力讓他動作不對以至於再受傷,還是讓他想太多疑神疑鬼沒事傷停,還是如何,只說只明心理壓力讓他打起來綁手綁腳不能發揮實力。
心裡的創傷會讓球員無法回到巔峰,但心理創傷也會讓球員傷勢反覆嗎? 這兩者並不一樣°
所以身為讀者看到引言的部分 ,覺得作者提出了一個很酷的論點,要論證說心理創傷造成KD傷勢的反覆, 但論點和因果關係好像又說到別的去° 讀起來會有點疑惑。
gauss
的確,我還在拿捏撰寫引言部分的技巧;因為此前我是在個人部落格創作(目前兩邊同步),而部落格不需要撰寫引言,關於引言部分我會再參考其他作家的範例來學習。
gauss
而會有點失焦的原因是原本我計畫撰寫的文章主題是"籃網,不是一支冠軍級別的球隊",可是寫一寫卻發現 Kevin Durant 的部分或許需要獨立成篇,否則會導致文章過度冗長,才勉強把大部分 Durant 的內容拿出來稍為潤飾後成為本篇。
gauss
無奈我這幾天又抽不出沒有時間把原定的"籃網,不是一支冠軍級別的球隊"一文完成,造成讀者的疑惑深感抱歉,再煩請您再等一段時間,有空時會把該文寫出,或許能讓此議題更加完整,謝謝!
中壢小跑車
很高興看到這篇文,看得出作者的用心,但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PTSD並不是可以輕易斷言的「症狀」。值得釐清的是,因先前的事件而「恐懼」、「害怕」是人的本能,但PTSD必須經過專家診斷,如同「憂鬱」的情緒跟「憂鬱症」不能混為一談。倘若Durant真的因為傷勢而有PTSD,那可能是「一用力就會怕,即使已經康復」的高度心理壓力,而非「打得綁手綁腳」但還能出賽的程度。希望大家在瞭解議題時,能多多考慮、比較真實案例,而不是因為「這個心理詞彙好像很酷」就拿來用看看。最後,再次謝謝願意看到這裡的你。
gauss
謝謝你的留言。其實在寫這篇文章時我有思考如果直接寫出KD得了 PTSD 是否有妄下論斷之嫌,後來考量到 1. 在職業球場受傷,所受到的不僅僅是生理上之創傷,伴隨創傷而來的後續影響所導致心理層面的改變更加巨大 2.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個案,常會因為否認或害怕再度體驗創傷而逃避就醫 ;兼顧文章流暢度因此決定以 PTSD 帶過。
gauss
不過我自己的確沒有真實接觸此個案,只因為就讀相關科系而用背景知識就做出定論,實在有考慮不周之處,在此非常感謝您指出。
因此我將內文中提到關於 PTSD 的部分改為假設之虛擬語態呈現,如果文章中有其他問題,再煩請您不吝告知!
glacier1943
讓他餐餐喝 Scarlett Johansson 的洗澡水, 或許會有神奇的療效
gauss
這個戳中我的笑點了 給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