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4/27

Madison Bumgarner無緣的無安打 規則與現實的落差

昨天,Madison Bumgarner在響尾蛇對上勇士的雙重賽第二戰,完投七局,沒有掉分,沒有讓對手打出任何一支安打,最後響尾蛇以7:0拿下勝利。事實上,MadBum這場比賽只面對21名打者,唯一的跑者是在二局下靠失誤上壘,但馬上又因為雙殺出局,這場比賽幾近完美。

作者:一貫三

昨天,Madison Bumgarner在響尾蛇對上勇士的雙重賽第二戰,完投七局,沒有掉分,沒有讓對手打出任何一支安打,最後響尾蛇以7:0拿下勝利。事實上,MadBum這場比賽只面對21名打者,唯一的跑者是在二局下靠失誤上壘,但馬上又因為雙殺出局,這場比賽幾近完美。

請繼續往下閱讀

影片來源:MLB

 

然而,在紀錄上這不是一場無安打比賽,因為根據大聯盟官方紀錄規定,無安打比賽,必須投九局以上且都保持無安打,才能進入官方史冊。也因此,這場比賽在官方的紀錄冊上只是一場”SHO”,不是一場”no-no”。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這件事當然衍伸了很多討論。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規則,這條關於無安打局數的規則,是來自於大聯盟統計準確性委員會在1991年做出的裁定,原文如下:

An official no-hit game occurs when a pitcher (or pitchers) allows no hits during the entire course of a game, which consists of at least nine innings.

大致翻譯便是:「投手需要整場比賽都讓對手保持無安打,而投球局數必須至少九局,才會被判定為無安打比賽。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能會有人好奇,為什麼要特別立這一條,棒球不是本來就打九局?

 

理由很可能是因為這場比賽:前一年7月1日,洋基投手Andy Hawkins面對白襪,他一路封鎖對手到八局下,甚至輕鬆拿下了前兩個出局數,然後Sammy Sosa因為失誤上壘,接下來的兩個打者得到保送,Robin Ventura打出平凡的飛球,左外野手卻在後退轉身時發生接球失誤,壘上三個跑者都回來得分。

 

下一棒Ivan Calderon打出另一個不營養飛球,右外野手卻也發生接球失誤,兩個失誤很可能都是受到陽光影響,無論如何,白襪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得到4分。最後洋基9局上沒得分,Andy Hawkins就這樣吞下敗投。但問題是,他沒有讓白襪打出任何安打,而因為白襪是主場勝隊,沒機會打九局下,所以他投了一場無安打比賽,但只有8局。

Andy Hawkins也是1988年Orel Hershiser破紀錄的踏腳石        影片來源:MLB

 

隔年大聯盟就做出這個裁定,很可能就是為了這場比賽設的特別條款。此君生涯素以負運出名,這場「8局非正式無安打敗投」足堪代表。

 

這條規則出現後,不算MadBum又出現了兩場九局以下的無安打,一場是因為天候提前裁定,另一場是1992年紅襪的Matt Young,他的理由跟Andy Hawkins一樣,差別是紅襪1:2輸球。

 

事實上,在此判決之前的另外31場比賽(或是23場,看你要相信BR還是MLB.com),包括Andy Hawkins的那場,都因為這條規則而在官方紀錄中被抹消了,轉變成註記為「了不起的成就」。

 

這些比賽裡面還有一場跟MadBum的比賽類似,那是1906年的8月24日,紅人的Jake Weimer在雙重賽第二場對上布魯克林重低音隊(道奇前身),因為隔天重低音隊在聖路易有比賽,所以雙方協調第二場只打七局。不過Jake Weimer卻投了一場無安打……,然後也因這條規則在官方紀錄中被抹去了。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然後就到了昨天,其實去年推出這個「雙重賽七局」規則的時候,大聯盟就有想到無安打比賽跟完全比賽的認定問題。當時做出的解釋是,投手還是一樣需要投滿九局,才會被認定為無安打比賽或是完全比賽。

 

贊成不列入紀錄的人可能會說,是啊,如果再多投後面兩局,MadBum搞不好就破功了。的確最後六個出局數是最難的,MadBum自己過去就有三次七局無安打,到最後面卻功敗垂成。

 

不過這邊有個「小」問題,這次是MLB官方規定只打七局,規則上只有七局可以投,MadBum永遠沒辦法投八九局。那投滿「整場」還是無安打,到底有何問題?難不成要怪隊友為什麼要打那麼多分,害他沒有延長賽可以投嗎?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