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以小陣容聞名的夢想家,應該是P.League+本季節奏最快速的球隊,然而,進階數據所呈現出的結果,可能會顛覆外界的想像。
從P.League+官方提供的傳統數據,無法準確觀察出各隊節奏差異,必須透過進一步的數學公式,才能計算出各隊的攻守回合數(Possession)。在比賽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攻守回合數越多,代表該隊的節奏越快。
目前籃球統計數據上,計算回合數的公式處於百家爭鳴的狀態,各個機構或媒體都有不同的數學公式,但本質上相差不遠,因此本文選用最淺顯易懂的公式。
場均回合數 = 場均投籃出手數 + 0.44 × 場均罰球出手數 - 場均進攻籃板 + 場均失誤
所謂進攻回合數主要是計算球權轉換的次數,而比賽中球權轉換的方式不外乎就是投籃出手、失誤、被犯規上罰球線。其中因為每次罰球能獲得的出手次數不同,而須經過加權調整,上述公式中的0.44,即為罰球加權調整係數。此外,由於進攻籃板能帶來額外的攻擊機會,卻不是來自於球權轉換,因此必須從中扣除。
依據上述公式,經過計算後,可以得出P.League+本季各隊每場比賽的攻守回合數(下表排序由數值高至低)。
球隊 | 例行賽場均攻守回合數 |
領航猿 | 99.5152 |
攻城獅 | 99.1924 |
富邦勇士 | 98.7672 |
夢想家 | 97.03 |
儘管各隊節奏相差不算太大,但依然可以明顯看出節奏快慢的差別。令人意外的是,在進階數據的統計下,夢想家這支刻板印象中的快打部隊,竟然是聯盟中進攻節奏最慢的球隊!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P.League+季後挑戰賽的對戰組合,領航猿與夢想家恰好是聯盟進攻節奏的兩個極端,這也說明進攻節奏的掌握,對比賽勝負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若是觀察季後挑戰賽逐場比賽的攻守回合數,可以發現比賽的步調逐漸放慢,而偏慢的比賽節奏是比較適合夢想家的。
場次 | 攻守回合數 |
G1 | 104 |
G2 | 96 |
G3 | 92 |
但例行賽團隊平均每場投進13.63顆、三分命中率31.96%,兩項數據分居聯盟第一和第二的夢想家,季後挑戰賽三戰空檔把握度不佳,平均卻只命中9.0記外線,命中率也僅剩23.68%,加上過去兩戰比領航猿多發生7次失誤,導致相對擅長慢節奏的夢想家,反而無法有效發揮。
儘管已經連吞2敗,瀕臨淘汰邊緣,不過已經進入熟悉節奏的夢想家,只要針對過去幾戰的缺點加以調整,仍然相當有機會上演逆轉晉級的戲碼。
※更多籃球相關文章詳見我的IG粉專@etbasketball
推薦閱讀:
《SBL第18季季後賽賽前分析》台啤、裕隆對戰勝率高達七成!九太、台銀還能以下剋上嗎?
Annoying Dog
老實說在攻守回合數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很難說夢想家善於打慢節奏,以近幾場為例;G1因為洋將組合是運動力超群的兩鋒線:Young跟Hicks,夢想家可以放手將節奏拉快,而G2夢想家換上Tucker取代Hicks,可能是整季體能大幅消耗的關係,Tucker從球季後半就無法像季初那樣肆意開火,持球節奏也慢了許多,到G3雖然夢想家又換回G1的鋒線組合,但可以看出領航猿在過半場時都有刻意放慢節奏,除了幫Q節省體力,也不讓節奏跟著夢想家走,所以放慢節奏是領航猿要的而非有利夢想家的結果。
不過歸根結柢,葬送夢想家的是文中所說的低迷的三分命中率和過多的失誤,就看G4能不能做出調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