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4/30

辛城報告 Vol.5 王牌進化論!Tyler Mahle飛躍性進步的原因

辛辛那提紅人的Tyler Mahle,今年不意外表現很不錯,意外的是球速和三振能力進步不少。目前先發5場投25.2局,防禦率僅1.75,K/9是生涯新高的12.62。這是怎麼回事?

作者:亨力

紅人開季至今有幾個意外和不意外。

意外的是Luis Castillo表現與去年判若兩人,打線狀況意外的好,還有Tyler Naquin這名奇兵,我甚至在開季分析根本沒列到他,先發輪值還有Jeff Hoffman和Wade Miley,表現意外的穩健。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意外的是牛棚很不穩,本來預計是3、4名主力能穩定牛棚,但深度不足會讓後援整體表現落差很大,但掙得終結者位置的Amir Garrett,炸得亂七八糟,另外原定主力Sean Doolittle和Lucas Sims防禦率看起來不佳,投球內容目前還行,只有Tejay Antone的長中繼都很有品質。

2021年MLB國聯中區開季分析—無強權之地的廝殺

牛棚先打住,之後再談,該進入到本文主角了。

Tyler Mahle可說是介於意外與不意外,不意外的是表現很不錯,意外的是,他的球速和三振能力居然進步不少,目前先發5場投25.2局,防禦率僅1.75,K/9是生涯新高的12.62,速球球速從93.9英里上升到94.7英里。這是怎麼回事?

圖片來源:Fanside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進化的四縫線速球是壓制力的根本

Mahle從2017年上大聯盟後,四縫線速球使用量都超過54%,今年至今是55.9%。(本文數據統計至4/30)

雖然使用量高,但在17-19三年間壓制力都很普通,被打擊率在.260-.280之間、wBOA在.320-.355之間,先不看只投4場的17年,18年有11發全壘打是四縫線被打,19年是12發,佔被全壘打總數至少一半。

四縫線速球球速在93英里上下,轉速在2150轉上下,在現今大聯盟之中是非常平庸的速球,但靠著精準投到好球帶邊角的控球,Mahle速球的壓制力還算是能過得去,但這段期間他的變化球不夠好、控球不夠穩,18、19年防禦率都超過4。

關於變化球會放到下個段落分析,接下來先看到這2年速球的變化。去年縮水賽季開始,四縫線速球的壓制力開始提升,今年壓制力更是來到一個高點,以下用圖表輔助說明: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直覺的改變是球速變快、轉速增加,而揮空率也增加,20年還有被長打較多的缺點,本季還沒有出現這方面的困擾。

球速的部分,我認為去年和今年球速上升的原因完全不同,去年是控球更穩定,技術上的成熟讓Mahle不需要偶爾要降速球控球,今年則是極速往上提升。

從圖表可以看到,去年96英里以上的速球並沒有增加,但今年比例提升了4倍,更別說投出更多97英里以上的速球,今年甚至有2顆98英里的速球,所以我認為去年只是較低速的速球減少,今年則是極速提升。

至於球速提升的根本原因,也有記者拿這問題去問Mahle,但得到的答案不是什麼投球機制或冬天重訓有成之類的,而是歸因於腎上腺素和開放觀眾入場。我個人覺得這幹話/場面話比例比較大,推測可能是上大聯盟後科學化訓練的成效,或是肌群練得更扎實,進一步發揮他的潛能。

不論如何,球速提升對於投手不是壞事,更何況Mahle還維持同等級、甚至更理想的控球。

接下來要以Statcast的衍伸數據「Swing Take」來分析控球,這套系統將球的進壘點分為4個區域,好球帶中心的「Heart」,好球帶邊緣的「Shadow」,離好球帶有點距離的「Chase」,遠離好球帶的「Waste」,這區域劃分是「Attack Zone」。再來根據揮擊和擊球的狀況給分,就是「Swing Take」的數據系統,投手負分越多越好,打者反之。不過我今天沒有要用它估算的價值,而是單純用這概念看Mahle速球的控球表現。

我個人的理解,以投手角度來看,Heart不論球種就是禁區,只要投進來很容被打者掌握,Shadow就是Edge%的概念,投到好球帶邊緣的比例,越高當然越好,Chase也不錯,變化球夠犀利的話,投到這區域也是很有吸引力,但速球就不一定了,比較容易被打者選掉,至於Waste,就是另一個面向的禁區了,球投到這裡正如其名,很浪費。

回到速球,最好通通投到Shadow,Chase還能接受,說不定有些胃口好的打者揮棒,Heart和Waste就是越低越好。而Mahle的四縫線速球逐年Attack Zone比例

雖然今年Heat的比例稍微上升,但其他比例都是歷年最理想。配合前面所述極速上限突破來看,代表Mahle並沒有為了催球速而犧牲掉控球,甚至更精準,壓制力自然上升。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