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5/04

「保護」大旗下的商業現實:談徐若熙令人憂心的養成難題

對還是非完全體的徐若熙而言,最徹底的「保護」應是比照「古林睿煬模式」,從二軍按部就班養成;但在龍隊二軍教練團資源不足、一軍輪值殘缺又亟需焦點新星提振票房的現實下,他只能在一軍冒著傷病風險、綁手綁腳地進行養成工作,不免令人為這位未來的超級ACE擔心。

作者:Thomas Kao

park15

立場不同想法也會不同,把一軍視為最高殿堂會認為調度不合理,如果把目標換成MLB所有調度就合情合理了,徐若熙現在走的就是典型小聯盟養成模式,中職就算一軍的成績也是參考用

Thomas Kao

這樣的觀點也是很有趣~但如果龍隊真有「送徐若熙出國挑戰MLB」的計畫,那應該先比照王維中一樣簽個複數年約,屆時才能靠入札倒賺一筆轉隊費,不會像布里悍那樣說走就走什麼都沒留下

park15

有些跡象透露出不尋常,譬如洋投手教練希伯特不是每場都會出現,但徐若熙先發肯定會到,根本是徐的專屬教練,說不定當初跟徐若熙簽約就談好未來的生涯規劃。至於轉隊費其實不用簽複數年,因為現行自由球員制度就是一軍年資9年,除非球團主動釋出,不然都還是球團資產。

Thomas Kao

@park15 中職旅外條款是規定年資滿3年就能出去了,跟留在中職轉隊要求的9年年資不同

ne800156

我從去年就觀察到味全二軍的先發投手養成非常有問題,講結論就是從農場就開始玩投手車輪戰,只求雨露均霑輪流出場,先發投手往往投兩到三局,剩下無論投好投壞就是一人一局混完整場。先發投手在二軍平均都投不到三局,那上一軍能吃下多少局數?

以本季味全二軍有先發的九位投手為例,平均投球局數超過三局的只有三位,這三位是楊鈺翔(合約所屬),胡智為(自主培訓),和呂彥青(自主培訓),這三位都對味全一軍投手戰力都沒有任何幫助(其他四個球團二軍都有兩位以上平均超過四局,而且是60人名單內的投手在養成)。把超過六成先發投手投球場數和局數都給對一軍毫無幫助的培訓選手,剩下三分之一場次能養出多少堪用的先發投手??

Thomas Kao

去年葉總的做法,真的就是燒牛棚來養先發,今年上一軍後也在林子昱身上看到一點成效,沒想到表現最好的居然是一個二軍出賽不滿半季的,這種事情真的看天份XD

至於今年二軍把先發局數都餵給自行培訓的海龜派,大概是希望能留住他們參加季中選秀吧...

謝鎮隆

味全讓徐18在一軍養成就職業的角度來說確實是世界奇觀,但考量中職一二軍的實力差距,葉總這樣的使用邏輯應該還算正確,與其一樣80球的用球數讓徐18投二軍屠殺,不如讓他提早適應一軍的比賽張力。
需要注意的是,是否如葉總所言,整季投到100局就會關機結束今年球季。

fb - Knox Chef

先看看中職二軍跟一軍程度差多少好不好.....

文生大叔

這篇點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除了二軍與一軍的實力天差地遠之外,二軍不管在比賽規模和競爭強度上,都被味全龍隊的教練團認定,並不足以達到養成的功能,於是只好硬著頭皮在一軍養成。

古林是一個很好的對比例子,但我認為統一也有一點點幸運,如果不是去年戰績在下半季上揚,而且一口氣拿到冠軍,古林很可能也會面臨不得不在一軍養成的窘境。

Thomas Kao

感謝大叔幫我做的補充~總之就是希望古林和若熙這組對決能一場接一場、長長久久啦。

SS23

就是因為味全只是把二軍折成二隊,挑一些戰力強的本土球員加洋將去打一軍而已。
王維中也是超過一年沒投球,之前都是中繼要當先發用,不穩定的狀況一樣有,但與徐若熙不在一軍才奇怪啊~

Thomas Kao

二軍分一半去打一軍,但他們打的就是一軍的比賽啊...受傷的就下二軍養傷、狀況不好的就下二軍調整、身體還不夠強壯的就下二軍鍛鍊,一點都不奇怪;如果覺得奇怪,那各隊都該檢討二軍制度出了甚麼問題,為什麼這些在國外看起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擺在中職卻會變得奇怪

SS23

有點雞同鴨講.....
味全很顯然整體實力還不夠跟其他四隊競爭,選了一堆二軍實力選手還需要二-三年養成,但今年總得挑實力較好的選手打一軍,這支一軍也只有一軍之名但為二軍之實。
所以,徐若熙明明該在二軍養成沒錯,就只是該在二軍養成?還是在一軍之名卻二軍之實養成?
對味全而言其實根本沒差.....但放在一軍有商業利益,為何不放在一軍?
王維中也一樣......
哪有甚麼隱憂?

如果徐若熙是在其他四隊卻放在一軍養成,作者出來寫這一大篇比較有意義。也就是假設兄弟把黃恩賜、楊志龍比照徐若熙/王維中一樣安排,我就非常支持作者寫一篇文章批判一下。畢竟兄弟可是標榜有健全的農場制度與環境啊.......

Thomas Kao

你的話很繞...我實在有點搞不懂...

兄弟有健全的農場制度和環境,所以他們如果把楊志龍、黃恩賜甚至余謙在不適當的時機放上一軍就該死,那味全為了商業利益把未完成的徐若熙放在一軍,甚至還不積極尋找替代布里悍的先發洋投,就可以接受?

君不見開季不到兩個月,徐若熙的單場用球數已經從70球悄悄成長到81球了嗎?而且中間還膝傷下過二軍十天,而且在仍有傷病陰影的情況下(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3524691),教練團還是不放棄讓他投一休四的想法...我只能說(養成)計畫很豐滿、(球隊票房和戰績)現實很骨感,如果徐若熙不下二軍(最好希伯特也跟下去盯著他),根本沒辦法完全擺脫這些會影響他養成進度和威脅健康的因素啊。

萬眾期待的「本土少年火球男」先發對決,終於在上(4)月27日的花蓮德興棒球場龍獅戰上演了。

說萬眾絕不為過:兩位極速都能飆破155公里、K功一流的年輕土投強碰戲碼,對看慣洋投宰制的新世代球迷而言,想必備感新鮮;對於老球迷來說,這不光是久違的「潘威倫VS陽建福」、「林恩宇VS吳偲佑」翻版,甚至能看到「黃平洋VS陳義信」、「涂鴻欽VS謝長亨」等上古天王的決戰身影!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源:《運動視界》圖輯

最後平鎮高中學長古林睿煬以6局1失分、本季新高的10K(1BB)拿下勝投,技壓主投5局失3分的學弟徐若熙,讓他苦吞本季第二敗,也是對獅隊的二連敗。

帳面上表現是不惶多讓,但古林睿煬本季七場先發,只有一場沒投滿五局,目前累計4勝1敗、防禦率2.52;徐若熙同樣先發七場,當天卻是首次剛好投滿五局,防禦率2.08,還在尋求一軍生涯的首勝;作為SP,無論吃局數或取勝的能力,兩人都存在著明顯差距。

當然眾所周知,以徐若熙開季表現之強勢,卻遲遲沒能拿下生涯首勝的原因,是源於龍隊教練團嚴格控制用球數(每場70球左右)的「保護」政策。

優秀又年輕的先發土投都是珍稀保育類動物,龍隊教練團對徐若熙的使用方式,看似觀念先進且理直氣壯,也博得許多球評專家和球迷的掌聲。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需要如此嚴格的保護,意味著徐若熙其實還在養成階段,對他最徹底的保護和最好的安排,應是比照統一獅之於古林睿煬,在二軍模塑出完全體後再上一軍;可惜在龍隊二軍教練團資源不足、一軍輪值殘缺又亟需焦點新星提振票房的現實下,徐若熙只能在一軍冒著傷病風險、綁手綁腳地進行「養成」工作,不免令人為這位未來的超級ACE擔心。

 

徐若熙的「養成」方式全球罕見

《棒球規則》明訂,先發投手起碼投滿5局才具有勝投資格,這也代表先發投手每場基本的任務;而一般認為每場能負擔六至七局、用球數100球,才稱得上是一流的先發投手。

綜觀各國職棒,年輕先發投手的養成是否有效的指標亦是如此,即便在二軍表現再好,登上一軍(或大聯盟)單場卻投不滿五局,代表體能、技術、心態或健康狀況無法應付更高的對戰強度,定位就可能有所調整,甚至直接shut down、下二軍從頭來過。

請繼續往下閱讀

統一獅的古林睿煬是如此,中信兄弟的黃恩賜也是如此。

畢竟一軍是戰場,不是農場,戰士上了戰場,就是為了毫無保留地戰鬥、求勝。

從這個角度看,徐若熙去年二軍剛開季就因手肘骨刺開刀、花了大半季養傷復健,直到球季快結束才復出進入輪值,但單場最多局數竟是總冠軍賽第三戰的「3」局。

在二軍都沒投上過半季、每場先發都投不到基本的5局之際,徐若熙還是靠著去年那顆驚人的157公里速球,不僅進入了龍隊重登一軍元年的開季名單,甚至進入了輪值群。

儘管我們看到了一場場令人血脈僨張、意外驚喜的三振秀,但他在龍隊教練團的刻意保護下,也幾乎場場都沒能達到五局門檻,包括3月28日當天對富邦悍將4.2局狂飆10K,只差一出局就有勝投資格,卻因球數已達70球,仍被換退,徒留場內外一遍嘆息聲。

而在七場場均56球的有限使用量下,徐若熙還是在4月初再掛傷號、下二軍休養了十天,顯示他的體能和手臂強度仍嫌不足,還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SP。

如果教練團真的意識到這點,就應該讓徐若熙先下放較無戰績壓力、以調整和養成為主要目的的二軍,甚至不用急著固定出賽,才能說是徹底的保護;但徐若熙依舊常駐一軍名單、固定先發的定位和頻率未曾變化,教練團形同是拿原本該讓球員全力求勝求表現的一軍局數,來進行瀰漫濃濃實驗意味、未竟的養成工作。

或許是個人見少視狹吧,但龍隊目前針對徐若熙採用的這種養成方式,我真的認為非常「特別」;一如運動媒體前輩陳楷所形容,打的是一軍,投的卻是「復健賽」。

▲圖源:《運動視界》圖輯

那到底是甚麼理由,讓龍隊教練團非得留徐若熙在一軍不可?

 

一軍有戰績壓力+輪值始終殘缺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