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編譯自《運動員》(The Athletic)作家 Keith Law 的文章:
Jeff Bridich 日前宣布請辭落磯總管一職,這發生在季中非比尋常。不過落磯從前幾年的季後賽大熱門,到這一兩年來管理上的無能和戰力大幅衰減,都顯示這個改變為時已晚。
《運動員》(The Athletic)記者 Nick Groke 寫了一篇文章關於 Bridich 下台後對落磯的影響,這包含了老闆 Dick Monfort 將會有更大的權力去介入球隊事務。假如落磯有心要扭轉頹勢,去聘請最好的總管來,那麼他們確切來說應該要怎麼辦才能重返競爭行列呢?
落磯從 1993 年創隊至今,還沒拿過分區冠軍,也沒有嚐過總冠軍的滋味。跟他們同年加入大聯盟的邁阿密馬林魚,都已經拿了 2 冠,相較之下,落差頗大。
落磯最近兩次進季後賽是在 2017 和 2018 年,他們賽季的團隊得分數在國聯排名數一數二,而失分數也接近聯盟的平均。不過到了 2019 年,他們的失分數卻在國聯最高,平均每場會失將近 6 分。在 2020 年,落磯甚至成為全聯盟失分數最高的球隊。
這一部份源自於他們的球場 Coors Field 的條件,沒有人知道要如何讓投手在這個號稱「投手墳場」的球場中生存。在落磯隊史 22 個完整球季中,只有 42 位投手單季先發超過 30 次,過去十年中(2010-2019),也僅有 12 位。其中,只有 8 位投手連續兩年達標,最近一次是 2013 和 2014 年的 Jorge de la Rosa。
如果只是檢討前總管 Bridich 的過錯,而不去解決如何讓落磯投手群保持健康和有壓制力,或是重新審視投手的調度的話,要讓落磯保持競爭力確實比其他球隊還要難。
落磯過去有三次比較成功的強盛時期,最近一次就是 2017 和 2018 年,那時他們擁有優質的先發戰力,以及堅強的守備能力。他們的二游都有水準以上的表現,更不用說鎮守三壘的 Nolan Arenado,只不過隨著年齡漸增、交易和合約期滿成為自由球員,落磯的守備組僅剩下 Trevor Story 一人。
這似乎勾勒出當時落磯能成功的藍圖,但最近這兩季以來,他們與季後賽漸行漸遠。他們一直在補強實力令人質疑的後援投手,但卻沒有在大咖選手的交易中獲得一樣好的球員。
以下是落磯前總管 Bridich 在球隊經營上所犯的錯,如果要讓落磯重返競爭行列,新的總管大可好好參考一下。

花大錢補強後援投手
在 2017 賽季之後,落磯總共花了 1.06 億美金,以三年合約簽下 Wade Davis、Jake McGee 和 Bryan Shaw。
Davis 在 2018 表現不錯,不過之後卻一落千丈。McGee 在 2018 則表現糟糕透頂,在 2019 好不容易回到正常。2020 縮水賽季中,他被交易到道奇,結果瞬間活了過來,在 20.1 局的投球中,繳出 ERA 2.66 和 33 K 的好表現。Shaw 的表現跟 McGee 很像,他同樣沒有走完合約就被交易走了,只不過後來就沒有從谷底反彈了。
這三位落磯後援投手都在替補級水準(replacement level)以下,而落磯在 2016 年底以三年簽下的 Mike Dunn 就剛好接近於替換水準,而他後來在 2019 季中被釋出。
大聯盟其他球隊大概都知道,要打造出一個好牛棚,一直跟後援投手簽下長約不是最好的方法,只不過落磯還是一直重蹈覆徹。他們在 Davis、McGee 和 Shaw 身上平均一年砸了 3500 萬美金,這金額其實已經足以讓他們簽下一位頂尖的先發投手,但他們並沒有這麼做,一直把錢花在錯的地方。
關注國際自由球員市場
落磯名單中現在有四位來自拉丁美洲的球員,分別是 Raimel Tapia(簽於 2010;17.5 萬美金)、Antonio Senzatela(簽於 2011;25 萬美金)、Carlos Estévez(簽於 2011)和 Yonathan Daza(簽於 2010)。
他們的國際球員戰力在近十年來似乎沒有太大的成效,落磯的 20 大新秀也只有三位是以國際自由球員身份簽下的。到底是因為他們沒有簽對人,還是球隊沒有把他們培養好,我們不得而知。但如果看看聯盟的幾支強隊,或是幾位現下最強的球員,我們就知道國際球員其實極具天賦,想要贏球就必須要正視這個問題。
fb - 洪行易
如果他們戰績仍那麼差 是否需要大清倉? 像是Story Blackmon Marquez Freeland Gray等 其中感覺Story Marquez會拿到不差的包裹 Gray如果成績不差(他今年賽季完FA)交易到想拚季後賽的隊伍應也可拿到不差的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