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擁有壯碩的體格與優異的彈跳能力。」
「7呎1吋的臂展讓他可以抓下任何移動中的球。」
「爭搶進攻籃板的意識相當出色,擁有成為聯盟頂尖藍領長人的素質。」
「但在進攻端上,他的投射姿勢怪異與手感時好時壞,可能無法讓他擁有穩定的中距離。」
「這點從他大學賽季僅49%的命中率中就可以看出來。」
「此外,6呎7吋偏矮的身高會讓人對他進入聯盟後的職涯產生一些疑慮。」
從當時的選秀報告來看,Thompson 被預期比起進攻,他的防守能快轉移上 NBA,而這也是騎士希望他做的。在球團決定以 Irving 的天賦做為重建的骨幹,他們並不需要積極地花時間與資源開發 Thompson 的進攻能力,只要他能做好防守端,讓 Irving 無後顧之憂的去衝鋒陷陣就好了。
所以騎士在一開始的養成方針完全沒有針對 Thompson 的進攻,當時騎士總教練 Byron Scott 會在開季前給每位球員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他對每位球員這季的定位與期許。而他賦予 Thompson 的任務就是:做好防守、鞏固籃板、提供活力與設立掩護,明擺著就是希望他能盡快轉換成即戰力配置與定位。
「他是唯一一個對我的要求沒有一絲遲疑的球員。」
面對球隊的養成,Thompson 很認分地接受了。而當我們從事後諸葛的角度,選秀前的報告完全符合 Thompson 後來的發展軌跡,雖然沒有球星潛質,但他還是以卓越的籃板嗅覺及防守站位成為聯盟頂尖的藍領球員。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2015-16東區準決賽對上老鷹,Thompson 靠著出色的單防能力讓對方禁區主力 Paul Millsap 整個系列賽只有四成不到的命中率。
多人會抨擊他在2015-16賽季季初與騎士球團續約的獅子大開口,開出5年8200萬的天價合約,如此誇張的金額也引來網友嘲諷「8分8籃板值得5年8000萬?」
當時進入聯盟已經第五季的 Thompson 其實並沒有任何一季繳出雙十的成績,而且球隊在 LeBron James 回歸之前根本沒有打進季後賽,更別提球隊還有 Kevin Love、Anderson Varejão、Timofey Mozgov 這些可以扛下禁區的球員,一個場均不到雙十的藍領鋒線領破千萬年薪確實會引人詬病。
不可否認,球團以這樣的價碼簽下他,有很大程度是為了安撫與 Thompson 同樣經紀人的 LeBron James,在2014-15 賽季 James 的「鳳還巢」帶領下,騎士從東區後段班一口氣殺到總冠軍賽才敗下陣來,所以 James 想要保留這季陣容繼續拚情有可原,尤其是在 Kevin Love 在當年的季後賽因傷缺陣,Thompson 一肩扛起四號位,在防守端減輕了James 不少壓力。
而且雖然當時騎士禁區人滿為患,但面對聯盟越來越快速的球風,騎士大多數的鋒線球員都是屬於橫移速度慢、無法應付擋拆換防的球員。因此,球隊非常需要 Thompson 這樣能夠大範圍輪轉換防的鋒線球員,尤其他們的假想敵勇士就是以快速、靈活的球風聞名,這讓 Thompson 的地位更顯重要。
除此之外,Thompson 也展現出極佳的耐戰力,出道五年有四年是82場全勤(包含簽下長約的2015-16賽季),這對傷病纏身的 Love 與 Varejão無疑是買一道保險。
最終,在與 Thompson 簽下長約後,騎士也確實在該年獲得總冠軍。
說實話,以第四順位選一個藍領苦工確實並不算是好的選秀投資,尤其論位置後面還有 Valanciunas、Nikola Vučević,論星度還有 Klay Thompson、Kawhi Leonard,但以一名綠葉的角度,Tristan Thompson 確實展現出他在現代籃球風潮下的適性,在現在藍領也被要求越來越「全能」的環境,仍有一席之地。
「每一場比賽,我就是做好份內的工作。」
「努力團結隊友,努力爭取勝利。」
本季轉戰塞爾蒂克,季後賽用10.4分、9.8籃板的表現撐起綠衫軍禁區,明年將會是他的生涯關鍵年,能否把握機會為自己爭取生涯可能是最後一份的大約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