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名 2018年第四順位 Jaren Jackson Jr.
因為半月板撕裂報銷,近期才回歸灰熊陣容的三年級生 Jaren Jackson Jr.是當今最具潛力的「獨角獸」球員。
「我認為,在未來的籃球場上,球員之間的位置分工將會越來越模糊。」
「他們的身高會藉於6呎7吋到6呎10吋之間,而且技術全面,擁有優異的換防與持球能力。」
「我相信這是未來籃球的趨勢。」
熱火的總管 Pat Riley 曾經預言在攻防節奏越拉越快的 NBA ,傳統以身高區分位置的方式會逐漸式微,而他的預言也確實在這幾年得到應證,現今中鋒也不只侷限禁區作戰,反而更多具備外線與持球能力,長人比起低位單打技巧,更在乎的是發展成全能型的潛力。
而 JJJ 正是在這樣的風氣下加入聯盟,正如之前在選秀觀察中提到的,JJJ 屬於那種什麼都可以來上一點的鋒線,一開始有點擔心他的跳投很難轉移上 NBA,但後來他用行動證明這個疑慮是多餘的,第一季三分命中率35.9%,第二季更進步到39.4%,而且這不是偶爾在外線噴噴三分球而已,這可是 JJJ 在場均出手6.5次三分球下繳出的成績。
而且不只能出手外線,JJJ 同樣在持球上也展現出絕佳的協調性,從新人年簡單的帶球切入,到第二年增加了更加多元的運球手段,可以利用外線逼迫防守者趨前,等趨前後在利用運球進行突破。運球能力的進步加上帶來的身高帶來的傳球視野,也讓他的戰術定位一下子從接應點變成發起點,從檔拆戰術的單檔者,變成戰術的執行者,甚至在上一季多次可以看到他與另一位高機動長人 Brandon Clarke 進行雙塔檔拆。
正是因為 JJJ 可持球可無球的特性,讓他與控球 Ja Morant 組成相當合拍的前後場搭檔,也讓曼菲斯的球迷對他寄予厚望,但現在的 JJJ 在耐戰性上仍遭受著巨大的挑戰,由於身形太瘦難以承擔 NBA 的強度,JJJ 前兩季出賽皆未超過60場,今年更因為傷勢錯過了本季大半的比賽,就目前來看,JJJ 的天賦確實難能可貴,但他也必須趕緊讓身體適應 NBA,克服傷病的困擾,才有機會帶領曼菲斯大放異彩。
第八名 2009年第四順位 Tyreke Evans
2009年選秀對近代 NBA 來說絕對是重要的一年,因為那年產出了很多改變籃球潮流的超級巨星,比方引領大三分時代的 MVP Stephen Curry、史上第二位曾拿下最佳第六人與 MVP 的進攻機器 James Harden,即使不算 Curry 和 Harden,那年還有許多球員現今仍在聯盟擔任球隊的中流砥柱。
但是,那年拿下新人王的,既不是 Curry,也不是 Harden,而是 Tyreke Evans。
2009年,正處於重建階段的國王以第四順位選來 Evans,6呎6吋(約198公分)高標的控衛身材,搭配6呎11吋(約210公分)的臂展,還有8呎8的垂直彈跳,再加上當年選前測試會上,3/4場衝刺3.17秒為該屆後衛第二,如此優異的體能條件,讓球團決定試試他是否能成為沙加緬度復興的希望。
事實上 Evans 也沒有辜負教練團的期待,新人賽季出賽72場,繳出20.1分、5.3籃板、5.8助攻,在球隊當家主力 Kevin Martin 傷退後,接獲大量球權的 Evans 更是扛起了整支球隊,不僅獲得新秀對抗賽MVP,更是技壓曾單場爆砍55分的超級新人 Brandon Jennings 以及未來的聯盟巨星 Stephen Curry,拿下了該年度的最佳新人,而且「20-5-5」的新秀年成績更是聯盟史上第四位,前面三位 Oscar Robertson、Michael Jordan 以及 Lebron James 都是名人堂或者準名人堂的前輩,讓大家更加看好 Evans 的未來。
從球風來看,Evans 具備優異的體能條件,當他啟動切入時,高挑的身高給予他極大的錯位優勢,再加上他的高速變向與靈活的步伐,讓一般腳步不夠快的防守者瞬間就會失位,而當第二拍協防球員過來時,Evans 又具備壯碩的身材與對抗性,可以直接吃掉速度與體型不占優的防守者。就算真的被對到,Evans 也有足夠的視野與傳球技巧,能夠創造隊友的空檔,如此簡單粗暴的打法,也讓他被冠上「後衛版 Lebron James」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