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防疫的要求,110年全國大專運動會確定展延(請參考新聞),再加上從去年延到今年都還不知道能不能辦成的東京奧運,讓以賽事成績為生的運動員們對於未來擔心,卻也無能為力。但是,運動員打從你想成為運動員的第一天開始,其實就已經知道,選手所累積的專業是有極高風險的,這些風險的來源包含三大部分:環境風險、職業風險和轉移風險。
運動員角色的3大風險:環境風險、職業風險和轉移風險
環境風險來自視野的封閉狹隘,運動員生活環境單調、反覆、封閉,除了訓練之外,缺乏對未來的想像,甚至不同項目的運動員在國訓中心也缺乏交流,導致環境的封閉性導致與社會缺乏連結,選手認為:「我離開體育圈後就什麼都不是了!」社會大眾認為:「只有不會讀書的孩子才會去學體育!」當社會不關注運動員且對體育班畢業生多有誤解,才會逐漸形成惡性循環。
再來是職業風險,運動員的角色風險高,身體或心理的受傷,長時間沒有成績或賽事,甚至運動員平均的退休年齡在 33 歲,距離法定的退休年齡還有近 40 年的時間,選手又該做些什麼?職業風險的最大問題在於,很多因素不可控,像是因為疫情來攪局的賽事延宕影響積分跟排名,你連比賽都不能比,你再有實力都不能證明時,你該怎麼辦?
最後一個,是轉移風險。運動員的競技展現或運動表現,目的是展現給觀眾看,但這個展現有他的上限,其中最明顯的是無法儲存跟無法轉移。運動員的競技表現仰賴你親力親為,你的競技成績如果是半年前、一年前的成績,大家就會懷疑你現在還有成績嗎?而且你的時間跟體力都是有限的,你只能夠在有限的時間中選擇「可能有機會最大化」你的運動表現,但結果仍然未知,這是無法儲存;而只要你不在了,我們就看不到這個展現,無法假手他人或是最大化你的時間效益展現你的專業能力,這就是無法轉移。無法儲存跟無法轉移這兩點,似乎就限制了你發展的天花板,自然風險就大大的提高。
有風險,表示能夠「承擔風險」的運動員,才更有價值
你問說:「那我現在知道當選手有高風險,我趕緊不要當運動員就不會有風險了吧!」
大錯特錯!風險不是你不想要它就可以丟掉的,它跟著你,別人用它來判斷你的價值,但你卻對它毫無感覺,你不能丟掉它,但風險其實是可以轉換成價值的;只要你有一雙洞風險的眼睛,提前判斷局勢,看透別人看不透的遊戲規則,並生成一套機制來承擔或解決風險。
關於看不到摸不到的風險,我們來舉個具體的例子跟運動員類比一下。最近因為疫情,導致股價、原油價格都有許多的變化,但是行之有年的航空業對於飛機燃料價格的風險管控,早有一套風險控制的解法,就是到原油市場去買「期貨」。「期貨」的意思就是,用今天的價格去購買未來,也就是遠期才能提供的貨品。像是西南航空在油價從每桶25美元漲到60美元時,它的成本幾乎沒有變動,仍然可以用25美元的價格買到80%的燃料用油,但是期貨也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因為萬一原油價格下跌(像這次疫情就曾經在去年4月跌到負數),從25美元跌到5美元,西南航空依然要以25美元的價格購買。所以用今天的價格購買明天的商品,有可能漲也有可能跌。
西南航空是提供運輸服務的公司,不是買賣石油的公司,所以它的經營不受到石油漲跌的影響,於是石油買賣公司就跟他談,如果油價漲了我就用這個確定的價格供油,如果油價跌了就算我運氣好,你也讓我小賺一點;由此可見,「期貨」的概念在買賣的從來就不是石油或是運輸服務,而是一個看不到也摸不到的東西,叫做「價格風險」。真實的世界中我們每天在承擔的,就是不同形式的風險,並且不斷的在交易這種虛擬的商品。
運動員簽約也是一樣,年輕運動員跟大品牌的簽約,品牌商會想要簽長約;但資深的或是超過27歲的運動員,你比較容易拿到短的合約,為什麼呢?因為對品牌商來說他也在承擔風險,承擔你提早退役或是年齡大容易受傷、恢復較慢的風險。學習承擔風險跟轉換風險,是運動員這一生最重要的功課。
林育呈
接受別人的幫助,其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像我確實有時候可以自己一個人完成不少事,但卻會讓自己很累,而且其他人也可能會覺得都給你做就好,我根本不需要做什麼,我看過一本書,雖然還沒看完啦🤪,但是書中寫到,狼是一群非常和諧的族群,一個團隊裡面,狼王會走在最後面,會有幾個強壯的在最前面,再來是受傷跟小孩子,這是一個非常和諧的族群,最有能力的會綜觀全局,並且不會拋棄任何一個,大家互助合作,才能變成一個更好的團隊,就大概是這樣,也就是說,但我變成狼王時,我不可以拋棄其他人,自己孤立前行,因為團隊合作真的很重要,而接受別人的幫助更重要。
現在這個時候看似危機,但其實也是一個轉機!
曾荃鈺
危機確實可以是轉機,我也很喜歡一句話,在5月台灣剛剛爆發疫情時,很多人對未來很慌張,但變動越大,我們能做的其實就越少,千萬不要白白浪累了一場危機,控制好我們自己的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什麼地方,你就看到什麼樣的世界!疫情終有結束的一天,我們真正該問自己的問題是,疫情過後的我,跟今天的我相比,又成長了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