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5/15

史上最接近完全比賽的無安打比賽:Ernie Shore 完美收拾 Babe Ruth 的爛攤子

若談到「最接近完全比賽」的「非完全比賽投球」,那得追溯到 100 多年前得 1917 年。那年,紅襪隊投手 Ernie Shore 投了一場個人記錄上,幾乎看不出破綻,卻不被大聯盟官方認定是完全比賽的投球內容。他完成了 9 局投球,沒有被打安打、沒有保送、沒有觸身球、隊友沒有失誤,當然,也沒有不死三振,整場比賽對手華盛頓參議員的打者 27 上 27 下,但 Shore 仍然沒有獲得大聯盟官方「完全比賽」的認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時間 5 月 6 日,巴爾的摩金鶯隊投手 John Means 投出一場 27 上 27 上的無安打比賽(no-hitter),締造歷史。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 Means 那場比賽不只是宰制力極強,距離棒球史上只出現 23 場的「完全比賽」(perfect game)又僅差一個不死三振,因此有美國媒體就說,那是一場最接近完全比賽的無安打比賽。

甚至有人在討論,究竟是 Means 的無安打比賽,還是 Armando Galarraga 在 2010 年那場「被偷走的完全比賽」,比較接近真正的完全比賽?

事實上,在討論這 2 場比賽之前,若要說「最接近完全比賽」的「非完全比賽投球」,得追溯到 100 多年前得 1917 年。那年,紅襪隊投手 Ernie Shore 投了一場個人記錄上,幾乎看不出破綻,卻不被大聯盟官方認定是完全比賽的投球內容。

請繼續往下閱讀
Ernie Shore 在 1917 年 6 月 23 日的投球記錄。(來源:Baseball Reference)

他完成了 9 局投球,沒有被打安打、沒有保送、沒有觸身球、隊友沒有失誤,當然,也沒有不死三振,整場比賽對手華盛頓參議員的打者 27 上 27 下,但 Shore 仍然沒有獲得大聯盟官方「完全比賽」的認證。

所以如果說,哪場比賽最接近「完全比賽」?我想發生在 21 世紀的那 2 場還得靠邊站,把這頭銜讓給他們 100 多年前的前輩 Ernie Shore 所投出的那場球。

那麼,Ernie Shore 的這個「準完全比賽」,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

比「雙重無安打」更為人所知的事件

1961 年初,一篇刊登在《紐約先驅論壇報》(New York Herald Tribune)的文章開頭寫道:「1917 年夏天的一個午後(6 月 23 日),波士頓芬威球場(Fenway Park)中,一名長相清秀的高瘦年輕人,在紅襪休息區板凳的尾端坐定,為一整個下午的無所事事做好預備動作。雖然這天紅襪要打單日雙重賽,但這位名叫 Ernie Shore 的年輕人,沒有要投球。」

請繼續往下閱讀
Ernie Shore。(來源:美國棒球研究學會)

故事接下來的發展,成為一段大聯盟歷史上的傳奇。雙重賽首戰,紅襪派出 Babe Ruth 擔任先發投手,面對華盛頓參議員隊第一名打者 Ray Morgan,他投出四壞球保送。

Ruth 對於主審 Brick Owens 的好壞球判決相當不滿,在投出保送之後開始對 Owens 咆哮,結果很快就被驅逐出場。原本以為自己可以休息一天、在板凳上看比賽的 Shore,這時候被臨時派上場。

Shore 投第一球,一壘上的 Morgan 就起跑,結果 Morgan 被紅襪捕手 Pinch Thomas 的快傳阻殺在二壘前。Shore 接下來連續解決參議員 26 名打者,沒有讓任何人上壘,投出了一場曾經被認為是完全比賽的經典賽事。

Shore 的那場出賽,稱得上是 1917 年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棒球事件。在當年受關注程度上,唯一能與之匹敵的大概只有 5 月初發生的「雙重無安打比賽」(那場比賽,辛辛那提紅人和芝加哥小熊都投出 9 局的無安打比賽,直到 10 局上才出現全場首支安打,最終紅人以 1 比 0 獲勝)。

由於 Shore 在 1917 年 6 月 23 日的投球任務和表現,實在是太特殊且難以複製,因此那場比賽又被視為是大聯盟「死球年代」(The Deadball Era,1920 年以前的美國職棒)中,最為人所知的偉大事蹟之一。

Shore 準完全比賽的比賽記錄表

鋒芒被 Babe Ruth 掩蓋的 Shore

1917 年,Shore 26 歲,已經在大聯盟累積 3 年多的投球經驗,不算是生手。1915 和 1916 年,他都有在世界大賽出賽,而且表現不俗,是紅襪能在那 2 季衛冕冠軍的重要功臣之一。

雖然投球成績優異、已然是美聯一大強投,但 Shore 的鋒芒卻經常被掩蓋在明星隊友 Ruth 之下。Ruth 曾經是 Shore 的室友,但比 Shore 年輕 4 歲的他,總能獲得比較高的關注,或許是因為當時仍是投手的 Ruth 已展露出色打擊能力,也或許是 Ruth 投球的比賽,賽事戲劇效果總是比較高。

Shore(左)與 Ruth(右)。(來源:美國棒球名人堂)

舉例來說,1916 年世界大賽,Shore 明明是首戰和決勝戰(第五戰)的勝利投手,但大家對於那屆世界大賽,更記得的是 Ruth 在第二戰投出的 14 局完投勝(Ruth 那天前 13 局完封對手,最終留下主投 14 局、被打 6 支安打、只失 1 分、附帶 4 次三振的絕佳內容)。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