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th 投出那場超級完投勝隔天,《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記者 Hugh S. Fullerton 在報導中寫到,Ruth 先發的那場比賽「是世界大賽史上最偉大的戰役」。然而事實上,Ruth 在第二戰獲得非常多隊友的優秀守備支援,平心而論,他那場球的投球主宰力,並不如 Shore 在致勝第五戰的發揮(完投 9 局失 1 分非自責分,僅被打 3 安打、有 4 次三振)。
可是關於 1916 年世界大賽,後世大多只記得 Ruth 的 14 局完投,沒什麼人會提起 Shore 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成績。
此外,不管是在 100 多年前,還是在 21 世紀,關於 1917 年 6 月 23 日 Shore 投球表現的論述,都還是免不了會提到 Ruth,可見就算 Shore 那場比賽投得完美,仍然甩不開 Ruth 巨大的陰影。
1980 年 Shore 去世,《紐約時報》訃告文的標題就是這麼下的:「Ernie Shore:那個接替 Ruth 投球後,投出罕見完全比賽的男人。」即便是在訃告文,Ruth 也偷走了一點 Shore 的個人丰采。
1992 年出版、由 Robert Creamer 撰寫的 Ruth 傳記《貝比魯斯:重現傳奇的一生》(Babe: The Legend Comes To Life),就有概述了 Shore 鋒芒被 Ruth 遮蔽的現象:
小聯盟時期,Shore 就跟 Ruth 是隊友,兩人都為位在巴爾的摩的球隊效力;儘管 Shore 投得明明比 Ruth 還要好,但 Ruth 的人氣一直遠在 Shore 之上。當他倆一同被賣到紅襪時,報紙上的寫法是,這筆買賣對紅襪很有助益,而關鍵就在於 Ruth。
但當兩人到紅襪報到後,Shore 馬上就成為主戰的先發投手,表現精采,反倒是 Ruth 起初投得掙扎,甚至還被送回小聯盟球隊一段時間......
1917 年,Shore 投了一場完全比賽,這是棒球史上非常難得的成就。Ruth 是那場比賽的先發投手,不過在解決任何一個人次前,就被主審驅逐出場。臨危受命的 Shore 上場接替 Ruth 投球,完投完封 9 局,沒有讓任何對方打者上壘,獲得「完全比賽」的成就。然而,棒球迷之所以聽過那場比賽,往往是因為 Ruth,而非 Shore。即便在 Shore 生涯表現最好的一場比賽那天,他的偉大成就還是被籠罩在 Ruth 個性和脾氣的陰影下。
Ruth 才是故事主角?
Ruth 跟主審 Owens 當天爭執的細節,被報導的幅度甚至遠遠超過 Shore 精采的投球內容,而且說法跟版本還不只一種,以下就用《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隔天的報導,來為各位還原當天比賽一開始的狀況。
據報導,Ruth 對於首名打者 Morgan 打席中的 2 顆壞球判決,特別不滿,因此大動肝火。
「回到投手丘投球。」Owens 對 Ruth 下令。
「把你的眼睛張開,別再闔上了。」Ruth 回嗆。
「回到投手丘投球,不然我就把你轟出去。」Owens 下達最後通牒。
「你趕我出場,我就衝過去賞你鼻子一拳。」Ruth 威嚇道。
「你現在就給我出去!」Owens 忍無可忍,把 Ruth 趕出場。
此話一出,Ruth 立刻奔向臉上仍戴著面罩的 Owens,捕手 Pinch Thomas 嘗試要去阻止 Ruth,但還來不及擋在兩人之間,Ruth 的右手已經打在了 Owens 的左耳後方。

最終,失控的 Ruth 得由總教練 Jack Barry、數名警察的合作阻止,才被拖出球場。
Robert Creamer 的 Ruth 傳記,以及 Ruth 的個人自傳,也都有提到這段往事,雖然細節上的說法各有差異,但主要的故事軸線都一樣:那就是 Ruth 因為不爽 Owens 的好壞球判決,被驅逐出場,在離開球場前揍了 Owens 一拳。
不過這些報導的共通點就是,它們對於比賽後來 Shore 的準完全比賽內容沒有太多著墨,或是沒有太細節的敘述。又一次, Shore 的優異成就被棒球史上傳奇人物的鋒芒比了下去,好像儘管 Shore 的投球非常有效率,但仍被嫌棄戲劇性不足(相比於 Ruth 跟主審的爭執)。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莫過於本文前面提到的《紐約先鋒論壇報》的報導,針對 Shore 的投球,它只有這麼一段的文字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