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牙哥教士隊後援投手 Pierce Johnson 絕對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但他本季到目前為止的配球模式卻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本文所有數據都截至 5 月 17 日止。)
截至 5 月 17 日止,Johnson 今年在大聯盟投了 212 球,其中多達 153 球都是曲球,而另外 59 球則都是速球;換言之,他的曲球使用率高達 72.2%,這是自大聯盟有完整球路追蹤資料以來(2008 年至今),最高的單季曲球使用比例(至少 10 局投球)。
當然,現在球季才進行大約四分之一,Johnson 也才累積 12.1 局投球,剩餘球季還很長,他的配球策略會不會隨著打者做出相應調整而改變,還有待觀察;但至少到目前為止,他幾乎在任何情況下,都只仰賴曲球作為最主要武器的配球策略,依然非常特殊。
在我們繼續深究他獨一無二的配球模式前,先來認識一下 Pierce Johnson 這名投手。
非大物新秀,小聯盟從先發轉後援
剛滿 30 歲不久的 Johnson,是 2012 年選秀第 43 順位被芝加哥小熊選中的投手。
起初,他在小熊小聯盟擔任先發投手,但在過程中被轉型為後援投手。2017 年,他在小熊完成大聯盟初登板,但年底就被指定轉讓,並在讓渡名單上被舊金山巨人撿走;2018 年,他在巨人累積 43.2 局投球、防禦率 5.56(FIP 4.51),表現並不理想,於是在 2019 年赴日發展,加入日本職棒阪神虎隊,成為阪神虎當年的王牌牛棚投手之一。
2019 年 Johnson 在阪神虎的成績非常耀眼:58.2 局投球只被打 34 支安打、飆出 91(!)次三振、僅 13 次保送,可說是徹底主宰了中央聯盟的打者。如此出色的成績單,果然在那年冬天吸引到了大聯盟球團的注意,最終他被教士隊以 2 年 500 萬美元的自由球員約簽下。
2020 年在教士隊牛棚,Johnson 已經投得十分出色,他運用在日職期間增加的球速(近年他速球均速有 95 至 96 英里的水準,赴日前只有 93 英里左右),以及速球和曲球配比為 1 比 1 的新配球模式,獲得優質的成績:33.8% 的三振率(聯盟平均為 23.4%)、20 局投球、防禦率 2.70、FIP 3.14。
球速增加、曲球使用率增加、宰制力跟著增加
即便在講求提高變化球比例的今日,大部分投手使用頻率最高的球路還是速球系球種。會把變化球或變速球當作最高使用比例武器的投手,大都是後援投手,而且他們最強的球路,也都是變化球或變速球。Pierce Johnson 在這一點上,也不例外。
Johnson 的曲球是他最有威力的球種,甚至放眼全聯盟,也是最頂尖的曲球之一。以下是去年大聯盟最能製造揮棒落空的曲球排行榜(篩選標準:至少投 150 顆曲球的投手):
2020 年最佳曲球 | |||
球員 | 球數 | 揮棒好球率 (揮棒落空/總球數) | 揮棒落空率 (揮棒落空/揮棒次數) |
Shane Bieber | 325 | 25.8% | 51.5% |
Drew Smyly | 176 | 23.3% | 50% |
Aaron Nola | 306 | 22.5% | 41.8% |
Pierce Johnson | 168 | 22% | 48.1% |
Germán Márquez | 311 | 21.9% | 43.3% |
Aaron Civale | 254 | 20.5% | 39.4% |
Tyler Glasnow | 335 | 20% | 52.8% |
Tyler Duffey | 188 | 19.7% | 41.6% |
Jesús Luzardo | 214 | 19.6% | 45.7% |
Framber Valdez | 351 | 19.1% | 41.9% |
來到今年,Johnson 更進一步提高這顆頂尖曲球的使用比例,將之拉抬到超過 70%,變為在配球策略上獨樹一幟的投手。
此外,Johnson 的這顆曲球,不是只有在傳統上的「變化球球數」(投手球數領先時)才會高頻率使用;事實上,他反而是在傳統上的「速球球數」(投手球數落後,或平手時)更常投曲球。這種反一般邏輯的配球方法,也讓他顯得更加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