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fael Nadal靠著掌握比較短的回合,尤其是0到4拍之間的來回,以7比5、1比6、6比3在羅馬大師賽決賽擊敗Novak Djokovic。
RAFA RULES IN ROME@RafaelNadal is the @InteBNLdItalia champion for a 10th time 🏆 pic.twitter.com/rk1ggR1sA0
— ATP Tour (@atptour) May 16, 2021
Nadal完全主導0到4拍之間、來回較少的球,比Djokovic多拿了14分(50-36)。一旦來回超過5拍以上,Djokovic就佔有優勢,多贏了14分(58-44)。
Nadal把握短的回合,輸掉多拍來回,最後在櫥櫃裡添加一座銀色獎盃。
Djokovic多拍來回的優勢,在9拍以上的回合更加明顯,25分當中他贏了20分。網球這項運動強調穩定性和比對手更強的耐力,但事實上沒有一項數據比贏得0到4拍之間的來回更加重要。
輸掉多拍來回不代表你會輸掉比賽。羅馬大師賽決賽進一步展示了贏得網球比賽冠軍的真實過程。
Nadal的正拍
羅馬大師賽剛開始的時候,Nadal在練習場調整他不穩定、不受控的正拍。當賽事持續進行,Nadal的努力也獲得回報,他的正拍變成決賽的關鍵武器。
Nadal在第一盤就找到正拍的手感,打出了15記正拍致勝球,而Djokovic只有2記。整場比賽來看,Nadal有26記正拍致勝球,而Djokovic只有11記。
Nadal最喜歡打出正拍致勝球的地方,是從球場右側閃身擊出由內向外的正拍,將球打到Djokovic的右側。Nadal也常在來回時,從球場左側用正拍對角將球打到Djokovic的左側,但致勝一擊多半是打向Djokovic空曠的球場右側。
兩位選手在這場比賽的正拍次數都多於反拍,但Nadal的正拍得利更多,幫助他在底線來回抽球時取得控制。

正拍/反拍的統計數據
Nadal
• 正拍 = 57% (184)
• 反拍 = 43% (139)
Djokovic
• 正拍 = 51% (159)
• 反拍 = 49% (153)
Another round of La Decima for Nadal, this time in Rome! 🏆
— ATP Tour (@atptour) May 16, 2021
🎥: @TennisTV | @RafaelNadal | #IBI21pic.twitter.com/9zsCl5aXFg
Nadal這場比賽擊球的平均過網高度是0.96公尺,迫使Djokovic得在平均1.24公尺的高度擊球。增加高度加上強力上旋,讓Nadal的正拍落點很深,對手很難反擊。
Djokovic擊球過網的平均高度比較低,只有0.69公尺,使得Nadal在平均0.98公尺的高度擊球。Nadal有80%的球落在發球線後方,而Djokovic只有73%。
掌握次數較少的來回,擁有更強勁的正拍,就足以主宰一場比賽。
總體來說,Nadal靠著在逆境中成長、掌握時間、吸收力量、保持耐心,在對的時刻發力擊球的能力,幫助他拿下另一座大賽冠軍。他靠著他的正拍還有主動發動攻擊來完成這項任務。

【特約編輯 楊富喬 / 責任編輯 李秉昇】
本文編譯參考:Brain Game | Rafael Nadal's Plan: Strike Early, Win Rome!
延伸閱讀
《燒腦老球迷的哲學勝利法》─ 納達爾在接發球時只有半秒仰賴自動反射去選擇擊球策略,但反射能受想法控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