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然,每年季後賽爵士的防守,尤其是堪稱近五年聯盟最佳防守球員(本季應該也會重奪DPOY)的Gobert,總是深陷會被頂級後場拉出來單打的質疑,這其實筆者早前也說過,主要來自於爵士防守策略就是盡量不要讓他離開禁區,以他個人強大的護框能力,去Cover球隊陣容上其實欠缺側翼天賦與後衛過多,所造成的防守問題。但在本季球隊輪轉更臻純熟,許多球員也打出生涯最佳防守年,加上Favors回歸,讓球隊又能擁有奢侈的48分鐘優異中鋒防守-再加上以往最能打到爵士弱點的那支火箭隊業已解體;聯盟再次有所改變的陣容潮流,也讓對爵士缺陷有強針對性的隊伍越來越少,這應該也會是本季猶他軍團闖蕩季後賽的一大福音。
*全員皆兵的陣容深度
爵士本季另一項常被人低估的點,更在於團隊深度。大家都知道爵士本季主打團隊籃球,如同塞爾提克主帥Stevens曾讚美的「最像2014馬刺的球隊」。但由於欠缺名氣、其貌不揚或運動力平平,球員們往往仍有被低估的傾向,特別是替補陣容。在這支季賽NO.1的球隊,儘管靠戰績三人入選全明星,但各自飽受批評:Mitchell進攻流於魯莽,Gobert缺乏進攻,Conley已過巔峰帶有圓夢性質。其他兩位先發亦然:O’neale無名之徒,Bogdanovic大半球季受困於傷勢與角色變換,發揮有限。但即使退一萬步,我們部分認同這些評論,尤其確實得接受爵士缺乏星度的事實,那麼這支球隊到底為何能長居季賽NO.1?
J.Clarkson與Ingles正展開一場「年度最佳第六人」的同隊廝殺,Favors是許多賽評眼中聯盟防守最佳的替補中鋒,甚至連去年搖搖欲墜被罵臭頭的Niang,今年都煥然一新,站穩主要輪替並成為重要射手之一。Snyder過去固然有天賦球員養成不佳的許多紀錄,但彷彿延續著教皇Sloan的光榮傳統,Ingles、O’neale與Niang本來都是瀕臨淘汰的聯盟邊緣人,如今都已成為輪換要角,Clarkson更是整個扭轉了過去的負面印象,找到最能淋漓發揮的角色,正是他們,撐起星光黯淡爵士的另一邊天;甚至季末Snyder還抽出部分時間練兵,其實也養出了一些有機會於季後賽派上用場的角色球員。

加上歷年來已證實大賽型球員的Mitchell,找到爵士定位回春的Conley,以及今年低調前行的Gobert,即使星度質量都不如人,相信本季的爵士,仍大有機會,透過團隊深厚戰力,與星光熠熠的各大強隊強悍周旋。而筆者更樂觀期待的一點,往年季賽Snyder其實多所會有讓人覺得相對頑固、無法理解調度的一面,但進入季後賽,卻總能展現迥異的靈活與變招。那麼今年季賽就已很難挑剔的他(當然還是有些問題,但那關乎陣容),是不是更令人期待季後賽總是會有的更上一層樓呢?

*季後賽對手:
甫結束的附加賽死戰,灰熊以堅毅鬥志勝出。這支球隊依舊保持著一貫樸實強悍的球風-但這點爵士亦然,所以相較於勇士與早一步勝出的湖人,對爵士來說,確實都是相對可以更樂觀一點的對手。最重要的一個主因是:灰熊並不是支能痛打到Gobert弱點的球隊,過去幾年爵士於季後賽勝負最大的關鍵,往往是對手能不能在攻守兩端讓Gobert低效化:進攻端拉他出來中長距離單打,防守端透過換防或包夾阻絕他於禁區活躍跑動,儘管他罩門明顯,聯盟其實也只有極少數球隊的極少數球星,真的能抓著弱點打,剛好灰熊就不是這樣的類型。

灰熊的進攻體系相當仰賴禁區發揮,但偏偏無論Valanciunas或Jaren Jackson都不是真正會讓Gobert棘手的拉開空間型或者高速機動型。另方面,灰熊也缺乏真正足以把Gobert拉出來有效單打或突破犀利的後場球員(禁區組也需要空間),這更提高了Gobert在面對灰熊時的防守威嚇力。本季雙方對戰三場,那段期間灰熊11戰8勝,僅有3敗全部是輸給爵士,雙方的相性確實存在,其中灰熊在禁區與三分出手數明顯下降,前者受限於Gobert的影響力,後者則是當Gobert能守穩禁區時,爵士會優先防守對方三分線的策略,結果就是灰熊只能被迫在當代得分期望值最低的中距離增加出手,殺傷力自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