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36歲的Brandon Dickson,是近幾年日職最具代表性的選手之一,他的日職八年生涯都在歐力士隊度過,不僅立下許多汗馬功勞,且只要再一個球季就能拿到國內自由球員的他,在今年疫情繼續肆虐下,希望帶著妻小回到日本卻遲遲無法獲得簽證,球團最終也毫不留情將這一代洋將解約,讓許多歐力士球迷感到相當惋惜。
畢竟Dickson是歐力士多年的重建時光裡相當重要的核心,他曾與金子弌大、西勇輝、Bryan Bullington等人撐起先發陣容,當金子弌大、西勇輝以及原終結者平野佳壽離隊之後,歐力士選擇將錢投入在牛棚投手未果,原定的終結者增井浩俊狀態不如預期,其他牛棚也無從補上時,也是Dickson跳出來扛下穩定後援防線的重責大任。
從Dickson的日職生涯或許很難找到什麼特別的亮點,甚至在Youtube上也很少有關於他的Highlight,但他無疑是歐力士近年來最重要的洋將,以下是DeltaGraphs從2014年以來的統計圖表:
出賽 | 先發 | 局數 | ERA | FIP/FIP- | xFIP/xFIP- | WAR | |
2014年 | 26 | 26 | 154.0 | 3.33 | 3.52/89 | 3.67/92 | 4.1 |
2015年 | 20 | 20 | 130.2 | 2.48 | 3.20/81 | 3.57/90 | 4.1 |
2016年 | 27 | 27 | 171.1 | 4.36 | 4.35/108 | 3.77/94 | 2.7 |
2017年 | 25 | 25 | 136.0 | 3.24 | 3.53/88 | 3.96/98 | 2.9 |
2018年 | 18 | 17 | 99.0 | 3.55 | 3.50/83 | 3.57/85 | 2.7 |
2019年 | 37 | 0 | 35.2 | 3.03 | 2.82/65 | 3.09/72 | 1.0 |
2020年 | 39 | 0 | 35.2 | 3.28 | 3.61/86 | 3.56/85 | 0.7 |
整體而言,Dickson在先發時至多只能算個穩定的中前段先發,雖並不特別突出但起碼也算可圈可點,自14年以來出賽215場並吃下892.1局,這期間的平均ERA僅有3.41,並為歐力士團隊貢獻出18.4WAR,總的來說,沒有Dickson勞苦功高的為團隊付出,歐力士的處境或許會比現在更加尷尬。
但既然木已成舟,在他強烈希望能攜家帶眷旅日的決定,卻因為日本防疫政策,而導致無法拿到簽證的情況下,Dickson遭到了球團釋出。而他趁奧運美洲區資格賽開打時參與其中來維持投球手感,只不過在這波疫情的肆虐之下,恐怕一時之間日本的防疫政策在短時間內無法解除,Dickson若想要延續自己的職業生涯,眼下恐怕只剩回大聯盟一途。
這也呼應了本文的主題,這篇文章就是打算分析Dickson倘若回到大聯盟賽場上,他能夠獲得什麼樣的成就定位?雖然歐力士在季初時曾說過打算讓Dickson回到先發輪值,但最終因為政策關係無法回日導致最終告吹,另外年過35歲的老將要從後援再轉為先發投手,還是在競爭壓力更高的大聯盟改變型態,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任務,依此推論,我預判Dickson最終還是會以後援身分回歸場上。
雖然我曾在今年五月底寫出一篇「日職古巴雙雄預備大聯盟-Livan Moinelo與Raidel Martinez季末旅美不是夢?」中寫過這段話:
「此外最近日職後援的本土選手或洋將,基本上具備一定成績的選手,在大聯盟立足的成功率越來越高,例如今年透過海外FA前往紅襪的澤村拓一,或是Chris Martin、Pierce Johnson、Anthony Bass、Joely Rodriguez、Rafael Dolis等人,隨著這些選手的成功案例增加,或許大聯盟也開始把眼光放在亞職後援這一塊大餅上。」
但他的年齡仍舊是許多球迷最為疑慮的地方,畢竟他已經36歲,能否力保不衰都是個問題,但或許年齡問題對Dickson影響沒有想像那麼大。首先他去年仍有在「4A聯盟」日職中出賽,並且維持住優秀的成績,更令人驚奇的是,Dickson每一年的均速都比前一年更快。根據DG的統計資料,Dickson的速球被分成四縫及二縫兩種,因此由下面圖表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