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尚未明確,面對困境正好是考驗自己的時候
生活模式的改變
疫情肆虐,原本平靜的小島瞬間怨聲載道,有如數個月前的歐美各國。政府開始限制人民的部分活動,習以為常的事都不再一如往常,目前看來生活暫時需要被改變一番。祈求疫情降溫,願全體人民的配合,誰都不能置身事外才能打好這一場仗。
自從五月中旬就沒有再踏進健身房,至今是一個月的時間,面臨突然沒有健身房器材可以使用,同時又無法到戶外運動,要怎麼在這樣的條件維持體態?擔心在一個月、兩個月後的自己又回到原點,擔心好不容易培養好的習慣就這樣喪失。健身老手就不再本文討論範圍內了,因為他們經歷過了無數的訓練與嘗試,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堅持著進而成為老手,肯定有他們的一套。
那麼身為資淺的基礎健人,如何讓自己不被疫情打敗呢 ?
先問自己,當初為了什麼走入健身 ? 因為好看? 身體健康? 跟著身邊的人一起打發時間?
任何理由都能說明你為何當個健人的,重要的是你願意堅持多久 ?
許多人在一個月沒看到成果就放棄,那你呢 ?

堅持
堅持,要做到很難但也可以很簡單,取決你有多想成為心中理想的樣子!試著想你是從何時、因為什麼而開始健身這項運動?
汪瑟也是新手村成員,自從19年1月8日開始走進健身房至今約800多天,健身房的報到率預估大概是70%(頻率是5練/周)。讓我願意這樣堅持的原因是想要成為擁有更好體態的我,這可能很攏統,換句話說,就是對於自己的身材有一點“自戀”,面對鏡子看見自己的不完美是我目前堅持下去的動力。務必找到一個原因洗腦自己,這是我這800多天換來的心得 !
也許你一開始是打發時間、陪男女朋友、身體健康、變美變帥,但如今你只想成為你想成為的樣子,一旦建立一個堅定意志,那便是向成功的路更進一步。
簡易居家健身推薦
居家健身,容易被家中的擺設、空間與環境限制,如果又是租屋族的蝸牛們活動空間又更少了。作者本人也是上班族,無法將家中打造成小健身房,以下給你的方法,是以最小的空間換取時間,簡易的居家健身推薦,空出一小時,讓你在疫情期間讓退步的機會盡量減少喔!
※胸肌訓練:
- 正位伏地挺身-中胸
- 下斜伏地挺身-上胸
- 上斜伏地挺身-下胸
- 寬位伏地挺身-著重胸大肌外緣感受
- 窄位伏地挺身-以訓練三頭肌為目的,可以跪姿動作,減少三頭壓力以及身體的不平衡。
以上訓練量:力竭次數X 3-5組
力竭次數視個人情況而定,可先以20下來測試自己的次數再參考增減
※強肩訓練:
- 啞鈴前束平舉
- 啞鈴中束飛鳥
- 啞鈴後束飛鳥
- 啞鈴二頭彎舉
以上訓練量:力竭次數X 3-5組
雖然是強肩運動,但訓練不需要追求過大重量,多以感受為主。
(沒準備啞鈴的健人們可利用水壺或6公升水桶,裝入適合自己的水量,1c.c大約1g。ex:2000c.c約2kg)
讀者OS. 還用水壺,也太省了吧~
※虎背、象腿訓練:
- 單腿蹲
- 登階抬腿
- 單邊硬舉
- 馬步深蹲
- 單手啞鈴划船
- 俯身泳姿收縮
以上訓練量:力竭次數X 3-5組
務必注意以上腿部運動下蹲膝蓋的位置以及背部運動的背位!
現今的網路資訊發達,推薦大家作者時常關注的幾位健身YT
Peeta葛格、Kosmofit、蓋伊、兆佑CYFIT,這些偉大前輩都是我剛接觸健身時最好的學習工具,講解詳細到位,不得不多少了這些無私的資訊分享,作者今天應該可能還是菜雞一隻。
汪瑟結語
烏雲總有天會散去,持續努力不懈,與最佳體態的自己相約在疫情解禁的那天!
汪瑟本身是個上班族,以健身作為生活的調劑,理想中的體態目標是肌肉飽滿勻稱、線條感明顯的樣子。文章的設定都是以自己的經歷作為出發點,歡迎給予指教。
攝影師:Julia Larson,連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