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Jerry,本身對於打擊跟投球機制有研究,希望藉此分享給愛打球的你們。
這顆球是大谷2021賽季的第17轟,距離470英呎。
首先是大谷蓄力的動作,你可以看到很明顯的他把力量都留在後腳髖關節(藍色點),這就是之前教練常常說的重心留在後面(只是教練不知道那裏是髖關節),從投手丘看到的樣子,身體會呈現一個L型。
我們看到大谷的身體往兩個方向做伸展(綠線),這就是在製造身體的張力,張力就是像橡皮筋一樣把它拉長會有加速回彈,充分的利用張力可以使擊球距離增加,這時所有的力量被保留。
重點來了,所有全身旋轉的運動都是由髖關節先發力,也就是最先旋轉,然後藉由後腳選轉讓前腳跟著地,這時前腳需要有一個拮抗的力量(就像有一面牆擋住一樣),使力量不流失。
注意他的後手肘是以一個圓弧的方式往下劃,這個動作叫下擺,這時前手一樣要有拮抗,這裡跟大家分享一個重點,打擊動作是由縱向圓弧和橫向圓弧組成,所以圓弧才是最快最有效率的方法。
大家都有看到後手肘下擺讓球棒已經跟球呈現平行,這時就是胸椎帶動上半身由後往前旋轉打球,切忌不管是投球還是打擊的發力都是由下往上由後至前。
這張圖已經進入到擊球了,這時雙手會呈現一個五角形,這種姿勢是最好的擊球姿勢,因為還有力量可以延伸,另外大谷的前手肘是向上開的,跟之前學生棒球教練教的不同,先說優點,前手往上開可以讓攻擊角度更高,缺點是,如果只是一味刻意向上的話只會造成反效果。那如果前手是夾緊的呢,優點是可以有更高的擊球命中率,缺點是,擊球仰角受限,滾地球變多長打減少。
下圖看到大谷的延伸動作,首先看到雙手已經完全伸直表示延伸完全,前腳跟身體呈現一直線,讓力量完整釋放,頭髖膝呈一直線表示重心維持在後方。
重心由後方轉移至前方,前腳順勢向外開,這邊再給大家一個觀念,前腳如果鎖死的話身體的旋轉會受到限制,也就是只能轉一半,也會影響到擊球的廣角,如果是內角球會開得更明顯。
這些比較科學化的知識要在台灣普及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所以目前的基層教練還沒有接觸到這些知識,還是用一些傳統的方式在教學,希望藉由我的文章可以讓更多人了解這些知識,讓台灣棒球更進一步。
Kevin Ko
講得很好 謝謝 加油
李濬丞Jerry
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