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6/17

球路旋轉、轉軸,共軌效應的下一步 —旋轉鏡像Spin Mirroring

當運動科技開始普及,轉速轉軸等資訊可以測量後,數據該怎麼實際運用,本文做了論證。除了執行共軌外,能不能讓要搭配的球種有相似的旋轉,可能也會是一個重點,那也就是鏡像(Spin Mirroring)的概念。

作者:lshyu

一個棒球人,在科技開始介入棒球的時代,有時是一件很有壓力的事情。在這個部份我的感受非常之深,幾乎天天都是在擔心我的棒球知識是落後的。看到新的知識不斷出現,除了要更新硬體器材,也要站在第一線了解新知、吸收、解讀、再運用,其實已經一步步的墊高身為一個教練的門檻。

然而往往這些知識在現階段就只是個開頭,很多都是提出一個理論在探索。在教學和實戰的實用性上可能都還不是一定可以運用的,所以理論和實戰的差距感受越來越大。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也是因為科技,以往很難解釋的東西有了數字可以量化。以往很難比較的東西可以放在一起對比。像今天這個主題,就是很好的探討。不過教練們,千萬不要覺得我寫的很學術,我這篇完全是實際的運用,這是美國投手教練針對配球和是否要修正投手放球點所做的討論,這是棒球的現在進行式。

共軌效應(Tunneling),也就是投手能讓不同球路在飛行軌跡中有重疊的效應。比方說,高角度的直球和突然往下掉的曲球,從出手點看兩種球路的放球點是一樣的,在飛行的過程中的軌跡是有重疊的,到後面才因為不同的旋轉突然產生變化,會增加打者球種辨識的難度。這個名詞在大聯盟球評的討論下,慢慢成也在台灣成為棒球界的新名詞。我今天要來討論的就是共軌效應之後,更進階的一步。

共軌效應之所以有效,就是因為他混淆的打者對球路的判斷能力。那打者是怎麼判斷球種的? 最簡單的有以下幾點:

  1. 有時可能特定球種會有明顯不同的軌跡,像是有些曲球有往上的幅度。
  2. 球的旋轉有不同。直球可能感覺轉的很正,指叉球可能會亂旋,滑球可能會因為球的旋轉而能看到一個紅色的點。(後來我們知道這是因為,gyro degree 90度,球像子彈般螺旋旋轉的關係,這也就關係到球的旋轉效率。)
  3. 球體面積,因為旋轉起來紅色或白色的面積較多的感覺。
  4. 投手放球動作可能不同。不同球種可能高低不同,有些球種可能手腕的翻轉不同,像是變速球有些投手會有明顯的翻轉。

雖然也有很多時刻打者宣稱是無法看到這些細微的變化,但這些看的到端倪的地方明顯就成為要執行共軌效應的破綻。

也就是說,就算投手的出手點是一樣的,球路軌跡相似有部分重疊,但是如果球體旋轉本身不同,打者一樣有機會能辨識出來。所以除了執行共軌外,能不能讓要搭配的球種有相似的旋轉,可能也會是一個重點,那也就是鏡像(Spin Mirroring)的概念。所以我們可以先看下面兩段影片,當旋轉角度完全對稱時,也就是鏡像的時候,會產生無法辨識的效果。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1) 兩顆同樣同樣旋轉效率100% 但是一顆是倒旋(直球:轉軸12:00,180度),一顆是正旋(曲球: 轉軸6:00,0度)。在飛行時,因為正旋,曲球會有更大被往下拉的力。

via Gfycat

圖2)可以看出,在球體快速旋轉時,正旋和倒旋根本是難以分辨的。更何況影片中的轉速還不及投球實際的旋轉。

請繼續往下閱讀

via Gfycat


所以我們來討論為什麼打者會出棒追打很離譜的壞球。

大家都知道,球飛到本壘板的過程大概就是0.4-0.5秒左右,其中打者大概只有0.15秒可以判斷要不要出棒。也有一說是打者最晚要在本壘板前25英尺的地方做好決定。也就是說如果投手能在這個時間之前讓不同的球種從一樣的放球點出手,經過一樣的軌跡共軌,又保持無法辨識的旋轉,就能徹底混淆打者,讓他只能靠運氣去猜球打。這就是旋轉鏡像的概念。

這就是為什麼你常會看到打者去追打離譜挖地瓜的壞球,又有時候會放掉紅中的好球完全不出棒。反之以配球的角度說,這是一個可以大膽把速球直接往好球帶塞的時機。

所以鏡像之所以有效,有兩個重點1.旋轉軸對正,相差大約180度,然後2. gyro degree 相似。我剛剛舉的直球和曲球相似就是其中一種做法。一個正旋一個倒旋,兩個都是旋轉效率高的球種。不過在做這種搭配之前,投手還是必須檢視自己的曲球的旋轉效率是不是高的。大部分投手的曲球旋轉效率大概都是在60%左右,這樣在球體旋轉上和直球就不相稱了。

圖3) Aaron Nola的直球和曲球搭配組合剛好轉軸差距是184度。單純看前段旋轉是根本無法辨識球種的。

另外還有種配法是滑球和變速球。兩者是反向的側旋。滑球(轉軸: 8:45)和變速(轉軸: 2:15),並且兩種都是屬於帶有較多gyro spin的球種。同樣要注意,一樣都是變速球,不同投手的投法投出的旋轉會有相當的不同。有些很高壓的投法可能會有非常高的旋轉效率,有些則會是因為手腕翻轉投出很低的旋轉效率。但像是二縫線和滑球的搭配,可能會有共軌效應,但就不屬於旋轉鏡像。二縫線直球是高旋轉效率的球種,滑球是非常低旋轉效率的球種。

圖4) Sergio Romo的滑球(2:45) 和變速搭配(8:30)。

因為球種自然的轉向,這給了投手們更大的潛力可以更好的運用自己的球種。真實賽場上,有非常多例子可以說明這是有效的。棒球科學細膩的地方就是找出為什麼有效並讓投手能更佳的去操弄。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