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高度競爭的職業運動環境裡生存。除了必須具備優異的體能條件以及高超的技術水平之外,強大的心理素質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就如同技術與體能能透過訓練提升一樣,心理素質也能透過一些方法來得到強化。
隨著資訊的發達,許多職業球團會藉由專業的運動心理師的幫助,利用一些技巧使選手在場上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除此之外,這些身經百戰的職業選手大多都有自己一套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方式,其中很常見的,就是借助於信仰的力量。
如果你長期關注美國運動,那麼你一定看過選手在賽前單膝跪地或圍成一圈禱告的畫面,又或者是選手擊出全壘打後繞壘,在踏過本壘板之後做出感謝上天的動作。而許多知名運動員如台裔籃球選手林書豪,前洋基守護神Mariano Rivera,以及旅美好手林子偉等﹑也時常在訪問中提到信仰對他們的幫助,
然而,職業棒球球季賽事密集的特性,卻讓選手們很難維持像基督教這種,每週都需要到教會聚會的信仰。因此,在基督教信仰盛行的美國,就有民間組織專門在周日賽前,於所有大小聯盟球場舉辦簡易的聚會,藉此服務有此需求的選手。
中華職棒五隊裡,也有一定數量的球員以及隊職員為基督徒。在台灣也有一個人長期一直默默的利用自己工作之餘的時間,無償關心著這些選手,滿足他們在心靈與信仰上的需要。他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角-阮聖皓。
阮聖皓,棒球圈的人都叫他Daniel,國中時期看了一場龍獅大戰後變成了棒球迷,在大學經歷一段叛逆的時期後接觸並接受了基督教。
大學畢業後Daniel去到了美國留學,因為所在的城市(北卡羅納萊州的Greensboro)剛好有小聯盟球隊而被美國職棒圈粉。後來,當時在一A的羅錦龍隨著球隊來到了Greensboro比賽,於是Daniel就號召在地的台灣留學生,還帶著一鍋香菇雞湯一同去幫羅錦龍加油。
對於異鄉打拼的旅美選手來說,能夠遇到同鄉總是倍感親切,於是羅錦龍便邀請Daniel,於賽後到他下榻的飯店享用那鍋香菇雞湯。而Daniel與棒球的緣分也就從此展開。

Daniel在美國期間除了一直與羅錦龍保持聯絡外,也認識了郭嚴文、增菘瑋、郭勝安等其他旅美選手。爾後他還得到了科羅拉多落磯隊翻譯的工作機會,不過經過多方考量後,Daniel拒絕了這個機會,選擇回到台灣發展。
回到台灣的Daniel可說是完全跟棒球圈脫節的。不過,他的內心還是不時掛念著這群之前曾經相處過的棒球選手,甚至在夜深人靜時還會思索著,當初拒絕落磯隊的工作是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幾年之後,Daniel接到了羅錦龍的電話,這時的羅錦龍已經回到中華職棒發展。他邀請Daniel參加一個基督徒棒球員的聚會。Daniel赴約後發現之前熟悉的感覺都回來了。這也讓他更加的確定這就是他想做的事情。
然而這個時候的Daniel,對自己能不能服務這些職業選手是沒什麼信心的。他心裡想著:「這些過著光鮮亮麗生活的職業選手,真的需要我幫他們做這些嗎?」也就因為這樣的想法,讓他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一直又過了一年,他才下定決心跟羅錦龍說出了他的想法。
在與羅錦羅討論過後,他們決定先用群組的方式,把有共同信仰的球員們加進來。Daniel負責定期在群組內分享信息,聆聽選手的需求並帶領大家禱告。漸漸的,Daniel累積了越來越多與職棒球員心靈交流的經驗,也更確信他是有能力能夠幫助這些選手的。於是他決定更進一步擴展他的服務對象。在與群組裡的球員們討論之後,他開始在每個禮拜天走進球場,為更多中華職棒的球員做信息分享。
從那時候開始,幾乎在賽季中的每個禮拜天,都可以看到Daniel在賽前出現在中華職棒的球場上,他通常會利用球隊打擊練習結束後到比賽開始前的這段時間與球員聚會。先是主隊,接著是客隊。在團體的聚會之後,Daniel還會保留時間跟有需要的球員做一對一的諮詢。
雖然Daniel家住北部,但是他的球場足跡卻涵蓋了北中南。近年來,他更將服務的對象擴展到了二軍的選手。他會利用一軍南部賽事的機會,提早下南部先與二軍選手聚會後再前往一軍的賽前練習。而這些交通費,除了部分教練選手給的資助外,大部分都是Daniel自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