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參加奧運的緊張情緒,黃義婷直言2016年時自己更像是抱持著看偶像、明星的心情前往里約,但相隔4年再一次拿下奧運門票,這一次她要證明自己,已擁有與世界一級好手較勁的實力。
擁有高挑的身材與極佳的心肺耐力,黃義婷在很多人眼中天生就是練划船運動的料,在高二加入划船隊後她也很快就嶄露頭角,不僅2007年就在全運會拿下四人單槳、雙人單槳雙金牌,2009年更在亞錦賽、東亞運接連奪牌。

但隔年黃義婷卻遭遇嚴重車禍,在打石膏兩個多月後手部肌肉也出現萎縮的狀況,讓她花了整整3年多才在全運會東山再起,也將重心轉往單人雙槳。
不過她不僅沒有被這樣的大起大落擊退,還在2016年一舉踏進奧運殿堂,2018年更在雅加達巨港亞運會成為我國史上首位在女子單人雙槳項目奪牌的選手,今年5月黃義婷更是在東京奧運划船比賽場地海之森水上競技場舉行的亞洲區資格賽中,再一次拿下第三名佳績並取得奧運門票。
談起兩屆奧運取得門票的過程,黃義婷也坦言在心境上有不小落差,「這一次大家都認為我一定可以去奧運,承受大家對我的期望,剛開始我覺得還好,但到賽場的時候忽然覺得壓力有點大。可能我還沒適應好那個場地,又感受到大家對我的期望,加上我已經預設好會拿到奧運資格,但當下我告訴自己不能有這個想法,我應該要有警覺性,不能太安心,畢竟已經因為疫情一年多沒有出國比賽。」

而過去每逢大賽必遭受異味性皮膚炎所苦的黃義婷,儘管每次都能克服傷痛拿下佳績,讓她自嘲是「災難型選手」,「很多人都說我怎麼身體越差表現越好,我也只能苦笑。」但今年東京奧運資格賽是她首度以「完好無缺」的狀態參賽,讓她期許能在奧運時維持良好狀態,與世界好手一較高下。
相較於身體的病痛狀況,黃義婷直言參與國際賽事對於她最大的考驗,仍是對於環境的適應力,她指出在國內西式划船訓練場地大多都在人工水道的情況下,遇到大風大浪就容易出現適應不良的狀況,像是2016年里約奧運就是在一個側浪很大的湖中進行,而今年亞洲區資格賽則是在東奧比賽場地海之森水上競技場舉行,她預賽時也因為對於水流和租借船隻的不適應只能有所保留。

不過有了里約和今年資格賽的參賽經驗,也讓黃義婷在備戰東京奧運上更有心得,但在5月初的資格賽結束,扣掉返台後「14+7」的居家隔離與自主健康管理,她將僅剩下1個多月的時間得以進行最後調整,這也讓她直言對於今年東京奧運無法有太多想法,「第一次去(里約奧運)比賽有點像是去看明星、偶像,但這次我想看看自己在國際上成績能多好,我想要看看我的極限、成績最好到哪裡,讓學弟、妹未來有個目標可以去超越。」
黃義婷長年來都與教練謝茂松一同在冬山河的划船訓練中心進行訓練,近年才又加入兩名學妹李冠儀、謝怡晴,對於日復一日面對著相同的河道進行練習,黃義婷也坦言生活確實相對單調,不過平時也會透過下廚來紓解訓練壓力,「小時候媽媽有教過我煮菜,現在就是看學妹她們想吃什麼,我就上網學,她們似乎一直在開發我煮菜的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