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2021年中華職棒季中選秀,除了「海龜潮」和潛力高中生、大社選手以外,還有群報名測試會、放膽追夢的球員,現實層面來看,他們可能獲得青睞的機會少之又少,有如過江之鯽一樣不會被大眾留意,但精神可嘉,絕對值得深入認識與瞭解,世新大學畢業的捕手蔡承恩即是一例。
從小打科班球隊,但大學「轉換跑道」到一般生為主的學校、改打甲二後,看似與「職棒夢」漸行漸遠,卻還有股瘋狂的念頭報名測試會,你有這樣的勇氣嗎?
坦白說顯然不是人人都有,但蔡承恩有。

攤開2021年報名測試會、獲保送進選秀的捕手名單:
甘傑文(萬能科大)23歲,177/95,育民
吳家洋(國立體大)21歲,175/83,南英
李柏成(輔仁大學)23歲,175/73,陽明
陳宏祐(輔仁大學)20歲,172/90,北科附工
邱邦(台北市大)22歲,168/95,高苑
邱繼諒(台北市大)22歲,171/77,平鎮
豐暐(台北市大),21歲,176/85,中道
徐威程(開南大學)22歲,170/70,鶯歌
莊凱文(台北興富發)23歲,178/88,開南
黃家德(嘉義大學)21歲,181/86,麥寮
蔡承恩(世新大學)26歲,170/65,鶯歌
謝彤恩(新北禾聯)22歲,180/85,國體
蔡承恩是其中年紀最大的,資歷也不突出,他也一派輕鬆大方承認:「我知道哈哈,其實測試會全部的野手,我是最老的,投手好像也只有一兩個比我大而已。」
有這樣的自知之明,那究竟是什麼動力,驅使蔡承恩打這場幾乎注定贏不了的仗呢?
做夢的起點與啟蒙
1994年次、成長於新莊的他,由於家離球場不遠,幼時也會和家人看轉播,愛上冷門球隊誠泰Cobras,崇拜三振功力驚人的林英傑,他戲稱:「我在學校都被象迷同學們『霸凌』。」道盡支持邊緣隊伍球迷的辛酸。
蔡承恩在國小的某個暑假參加夏令營,在一連串的訓練(當時的棒球夏令營不像現在偏向玩樂、推廣性質,而比較是「玩真的」)後,蔡承恩被教練發掘潛力,加上本身對棒球也有興趣,便加入中港國小少棒隊,國中則在新泰國中延續棒球路,當時教練是擁有多年職棒資歷的童琮輝。
國小時原本的右打的蔡承恩,國中時在童琮輝教練的建議下,被改造成左打,發揮速度優勢,除此之外,他回憶:「童教練灌輸我們很重要的觀念,就是『想得到什麼,就要去爭取。』」帶著這樣的信念,才能捱過一次次汗如雨下的辛苦疲憊,也是對於人生觀的提點啟蒙。
築夢、追夢的方法
國中畢業後,蔡承恩選擇加入甫成立的鶯歌工商青棒隊,正好是第一屆「草創期」,高一球員只有16位,深度儘管不足,但在王傳家「鐵血」的帶領下,眾人都還是鬥志高昂,分區預賽首戰對上強隊強恕僅以7:8一分飲恨,全國賽預賽雖然三戰盡墨,不過都是小比分「鍋貼」。
2010/12/12鶯歌3:5強恕
2010/12/13鶯歌4:6桃農
2010/12/14鶯歌0:3西苑
西苑該年的鋁棒組成員有江辰晏等人,最終在決賽擊敗南英,笑納冠軍。
蔡承恩認真道:「那時球隊剛成立,大家都沒什麼比賽經驗,尤其都是一年級,覺得輸了就很不甘心、有點挫敗,但現在回頭想,我們當時好像真的也沒那麼弱,畢竟可以和強隊打得那麼拉鋸。」
事過境遷,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不同角度就有不同的心得與心情。

蔡承恩後來也考到教練證,用不同心態檢視昔日王傳家教練的帶隊風格與訓練方式:「王教練真的都是用職業層級的強度在練我們,所以選手們會有壓力但也容易進步,他讓我們提早體驗、認識到不一樣的東西。」而當時在鶯歌工商的何凱翔教練也悉心指點,讓蔡承恩成長不少。
在鶯歌時期不僅擔任場上指揮官、鎮守本壘後方,同時還是隊長,讓他更具備責任感,以及為球隊貢獻的強烈企圖心。隨著升上高二、高三,蔡承恩也看著一批批學弟入隊,一邊照料、患難與共,一邊有了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感慨。
在蔡承恩高三時,有個高一學弟日後成為職棒選手,那個人叫做吳承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