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7/08

【張尤金專欄】松坂大輔在大聯盟由盛轉衰的關鍵?日本專家點出他與達比修的差異所在

曾經是全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投手,「平成怪物」松坂大輔將在今年球季結束後引退。然而在日本投球專家眼中,造成松坂由盛轉衰的關鍵為何?什麼又是他與達比修的最大差異?

作者:張尤金

ryanchao.tw

所以王建民也是無法適應大聯盟投手丘的曇花一現嗎?

張尤金

要看個案而定。但個人認為。2008年跑壘扭傷腳踝,確實是他生涯的轉捩點。

fb - Jonathan Huang

王是小聯盟一路養成的應該不能說是不適應吧

老傑克

王建民是後來受傷,沒有適應的問題

至於松坂知道自己的問題嗎?或許吧!下圖是他2008年7月放球瞬間的投球動作,下半身從前一年的M字形變成梯形,亦即跨步步幅縮小、身體重心變高,減輕對身體的負荷: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松坂有意識地改變投球機制,那為什麼往後幾年的成績依舊每況愈下?石橋有兩點看法:

「實際上,松坂當時已經受傷了。」

「想要改變全身早已熟悉的投球機制並不容易。包括控球時的微妙感覺、肌肉的使用方式、腦部的投球影像,都很難改變。」  

當然,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松坂的受傷,一定也會有不同的解讀,但長期以來因為投球機制導致身體的壓力,恐怕是不能避免的遠因。

一個對照組是達比修有。相對於松坂,達比修更依賴變化球,這是兩人投球型態的重要差異。雖然松坂和達比修都動過韌帶重建手術,但後者在生涯中後期的健康狀態明顯優於前者,除了前述投球型態的差異,大聯盟時期的達比修投球時身體重心明顯較高,跨步步幅較小,甚至他在跨步時兩腳之間的平行距離較開,這些都能減輕投球時身體的負擔。

這種「重心較高、步幅較小」的投球方式,對於擅投變化球的達比修而言,其實不影響他投滑球、卡特球、快速指叉球的威力;至於球速雖然因此而下滑,但這就必須靠身體的旋轉速度來彌補,因此,加強肌力就成為達比修的必要功課。石橋認為,達比修與松坂對大聯盟、尤其是投手丘的適應能力,決定了兩人長期發展孰優孰劣。

請繼續往下閱讀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重複前面的一句話,造成投手受傷的原因林林總總,除了跨步步幅與重心高低之外,投手所使用的球種、投球手肘與手臂擺動與扭轉的時機,都是投球專家經常探討的問題。或許我們不能將松坂的受傷完全歸咎於前述M字形的問題之上,但上述投球動作對手肘與自由腳膝蓋的負擔,確實值得思考。

回到前面一朗與松坂對決的話題,兩人從日職到大聯盟的投打對決屢屢引起球迷注目,但又在2006、2009年連兩屆WBC並肩作戰。這種長期站在同一水平、亦敵亦友的關係,棒球史上確實不多見。而一朗在聽聞松坂即將退休後有感而發的這段話,或許就是松坂職棒生涯最大的肯定:

「從初次對戰3次三振到現在,已經有22年了,大輔是唯一一個可以與我競爭、並且一起進步的投手。非常感謝你,辛苦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

松坂大輔,最神秘的『子彈球』(Gyroball)揭秘

繼『子彈球』之後,松坂大輔再度引發大騷動的『新魔球』

如何攻略全盛時期的鈴木一朗?前紅襪教頭:「專心對付其他8名打者」

34歲的達比修有,引爆美國專家熱議、MLB生涯最無解的「有夠變態球(YuFilth)」

 

【張尤金】

2007年開始棒球寫作,曾任「聯合新聞網」及「Yahoo奇摩運動」特約作家、「美國職棒雜誌」外稿作者、「鏡週刊」專欄作家,目前是「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榮譽名人堂專欄作家,也是本站第一位人氣破千萬的作者。

所著《天才的人間力,鈴木一朗:51則超越野球的人生智慧》一書,業於2021年5月5日上市,締造「上市首日即再刷,再刷兩日又再刷」的銷售成績。

天才的人間力,鈴木一朗:51則超越野球的人生智慧

張尤金 著 / 奇光出版 

想參與更多運動議題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