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寫在 Roger Federer 2021年溫網八強落敗之後......

我仰望 Federer,就好比看著一隻兀鷹在翱翔般,似乎毫不費力便飛越千山萬水。 無論身處高樓林立的繁華都市抑或是山高林密的荒莽之鄉,我們都仰望,捕捉著兀鷹滑翔而過的每一幕,然後倍感榮焉......

作者:gauss

油的網球觀點

我2014年才開始看網球,第一場看的比賽是Nadal法網四強五盤擊敗Djokovic,那一場Nadal的拚戰精神太讓我感動了,也因此我到現在始終支持著Nadal

gauss

wow! 你創立運動視界專欄了!歡迎加入一起寫文章!

在 Roger Federer 於2021年溫網八強失利後,我有感而發,故作此文。

本文章嘗試了新的格式,全文分為五個片段,每個片段皆可獨立成篇,亦與其他片段前後連貫。

請繼續往下閱讀

感謝您願意點入本文閱讀,LET’S GO!!!

(一)

因為年齡的關係,我沒有經歷過 Roger Federer 四年十一座大滿貫以及連續237周高居球王的巔峰時期;雖然對於 Federer 的許多記錄如數家珍,但與親眼見證還是有許多不同。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看到的 Federer,大多數時候並不是在球王寶座,但這無損我對於他的喜愛。我看到的 Federer,不可思議的延長了職業生涯,但在這些年間,卻飽受傷病困擾;除了介於成功與失敗之間的2014與2015賽季,算得上完整且極具宰制力的大概只有2017賽季。

 

在 Federer 的餘暉中,我似乎還想要尋找、想要探索、想要捕捉些什麼,但也不知道究竟是否得到了我的所求。

只不過,唯一能確定的是,無論距離此刻還有多久,當 Federer 退休的那天來臨時,肯定是遺憾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不確定我是否會流淚,同樣也不確定我是否已經為了那天的到來做好準備;但是,我知道,在林丹退役後,我再也沒看過任何一場男子羽球比賽,而 Federer 在我心中的地位更勝前者……

(二)

其實,我曾經也思考過,為什麼要選擇支持一位老將?為什麼要為一位我自從2011年開始關注網球時,就逐漸被稱作老將的球員瘋狂?

我無法和其他球迷一樣,在他的全盛時期為他振臂歡呼、共同分享那份獨孤求敗的喜悅;卻看著他在努力抵禦年輕浪潮衝擊的同時,承受著年齡無情地上升、歲月有形的雕刻。

 

我曾捫心自問:「這樣的支持難道不煎熬嗎?」

 

後來,我逐漸了解到,這不是我可以用理性決定的。

 

Federer 舉手投足間的風度翩翩、在球場上所呈現力與美的結合以及他對於網球的完美詮釋,彷彿在網球場上的是一位冰清玉潔、白璧無瑕的天使,又好似亭亭淨植的一朵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仰望 Federer,就好比看著一隻兀鷹在翱翔般,似乎毫不費力便飛越千山萬水。無論身處高樓林立的繁華都市抑或是山高林密的荒莽之鄉,我們都仰望,捕捉著兀鷹滑翔而過的每一幕,然後倍感榮焉。

 

從感性角度入手,答案便顯而易見。我找不到不去愛 Federer 的理由。

(三)

或許 Federer 還享受網球、還享受賽場上的時刻,但享受中的無力與失落感卻從過去的隱約浮現上升到如今的清晰可見;替他加油的球迷,看到他出場時依舊笑著──笑得欣喜且感激,但在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必然也摻雜著些許哀愁。

 

無論作為球員抑或是球迷,我們都知道從巔峰走下坡是一段不可逆的必經之路。球迷希望這段路程漫長且優雅,途中若能伴隨著幾次夢迴巔峰的驚喜那便無限趨近於完美;球員希望在這段不若以往的時光裡,依舊保有成為職業選手的初衷、享受每一次踏入賽場的機會,在維持競爭力繼續奮鬥的同時試圖挑戰自己年齡與身體的極限。

 

Federer 走在征戰多年的道路上,還能在身、心、靈三方面達成微妙的平衡,顯得格外的不容易。贏球也好,輸球也罷,至少我在 Federer 身上看到持續努力、學到不輕易放棄,這一課便足以讓我受用一生!

(四)

我想,對於 Federer 來說,這段路程逐漸走向尾聲是不爭的事實。

 

在團隊運動中,老將可以減少上場時間以維持效率、可以選擇輪休以保持健康;他們還可以退居二線擔任替補,在傳承與指導年輕球員的同時,靠著豐富的經驗在最高殿堂擁有一席之地。

然而,在網球單打賽事中,無論狀態好壞,在場上的球員都必須獨自面對,體力的下滑也只能由自己默默承擔。跳過比賽意味著積分與排名的降低,隨之而來的便是更艱難的籤表;即便在賽前獲得了充沛的休息,也無法改變大滿貫賽要在兩周內接連出戰多場五盤制比賽的規則。

 

想快速結束比賽,但又為了節省體力而放棄一些有機會的救球;年齡的增加不僅提升了球員的不穩定性,還迫使球員在場上做出取捨,無法再像年輕時義無反顧。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