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輪鏖戰後,溫網女單決賽陣容正式出爐,上半區新舊球后大戰中由25歲澳洲球后 Ashly Barty 勝出,下半區暴力球風對決中,則是29歲捷克 Karolina Pliskova 脫穎而出。雖然最後對戰組合並非外界期待的2016美網重演或者是 Barty 和 Sabalenka 本賽季的全球大戰,不過由於四強的四位選手本身均大有來頭,因此任意組合都仍是看點滿滿。
在展望這場決賽前,我們先來回顧雙方在四強的表現,並簡單分析一下。
四強的上半區是由球后 Barty 對上前溫網冠軍及前世界第一德國 Kerber。2018年在奪冠路上,Kerber 在第三輪到半決賽連續力克四名年輕世代的好手,Osaka, Bencic, Kasatkina 和 Ostapenko ,以並非奪冠大熱門的身分在決賽擊敗小威,不過,當年她並沒有遇到任何一位世界前十。
本屆比賽和當時情形甚為相像,在非熱門的情況下,Kerber 一路打進了準決賽,此前兩輪正好也擊敗了兩位年輕好手,Coco Gauff 和連續兩年打進八強的 Muchova,然而這次對手是如日中天的球后 Barty。過去面對多位底線優異的年輕球員時,Kerber 總是憑藉著其扎實的防守反擊來磨垮對手,但來到本場比賽,對手除了底下抗衡能力一流以外,還擁有非常豐富的變化性及武器包括極富攻擊性的正拍、女單最神鬼莫測的反拍切球及靈巧多變的發球。
第一盤比賽中,局面大致掌控在 Barty 手上,底下相持上,Kerber 屢屢遭受 Barty 切球調動的干擾而出現失誤,最終這盤 Barty 憑藉開局唯一一次的破發獲勝。第二盤,Kerber 在開局階段提升狀態,加上 Barty 出現狀態下滑,換成 Kerber 3-0取得領先,不過 Barty 臨場表現十分出色,正拍空檔致勝分、反拍全場調動的切削,再加上一些精彩的高難度扣殺,Barty 將比賽帶入搶七後,在 Kerber 發球狀態低落的情況下,輕鬆贏下搶七並自2019年法網後再度打入大滿貫決賽。

另一場準決賽對決則較為膠著,在第一盤比賽,雖然最後是 Sabalenka 拿下勝利,不過其實在這盤中拿到較多機會的是 Pliskova ,她在 Sabalenka 的發球局中拿到了多達八次破發點,不過 Sabalenka 今年經過了較大的成長,不像前幾年前在破發點容易崩盤,靠著強大的發球,硬是將破發點全數救回。盤末第11局,Sabalenka 頂住壓力,連續化解三個破發點強硬保發,此消彼長,未能破發的 Pliskova 在下局沒能將心態調整好,在第一個破發點兼盤末點上,以一記雙發失誤送出。
來到第二局和第三局進程可說頗為類似,Pliskova 在 Sabalenka 的發球局早早拿到破發,而且這兩次拿到破發點後都沒有浪費機會,反觀 Sabalenka 則再也沒有在對方的發球局拿到過破發點。在 Sabalenka 遭到破發的這兩局中,往往是 Sabalenka 先失誤丟分,接著在 Pliskova 接發施加壓力下,發生失誤。總體來說,Pliskova 在底線對抽腳步有積極到位,迫使 Sabalenka 久功不下發生失誤,另外,本場比賽兩人的發球都表現得十分出色,大部分發球局裡雙方都用發球保得很順利,只送出很少的機會。

決賽,Pliskova 將面對更艱鉅的挑戰 —— 世界第一 Ashleigh Barty 。雙方的交手紀錄是 Barty 4-2 領先,草地上也是前者以1-0領先。這場決賽,發球表現成為最大的關鍵。本屆比賽至今,Pliskova 目前只丟了四個發球局。另外,在四強以前 Pliskova 的平均二發得分率為 47%,不過在對上 Sabalenka 時則高達 69%。如果 Pliskova 能夠保持65%一發進球及延續上場二發的好狀態,在面對 Barty 時能較好的掌握發球局優勢。相對的, Barty 發球表現則沒那麼突出,前六場比賽的一發進球率為58%,二發得分率僅有46%。其他方面, 儘管 Pliskova 在四強面對 Sabalenka 在底線佔有優勢,不過 Barty 更可能會用反拍落點沉又深的切球來和 Pliskova 對抗,而非直接硬碰硬。當然,心理因素也可能是一項關鍵,畢竟我們不知道雙方在第一次進入溫網決賽會面對何種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