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第一場四強賽,Plíšková和白俄羅斯第二種子Aryna Sabalenka的比賽則是典型的重砲對決。雙方都具備了強勁的發球和犀利的擊球,但兩人除了剛猛的球威外也時而運用細膩的技巧取分。更有趣的是雖然兩人之前對戰兩場都是Sabalenka獲勝,但是其實都是打到了決勝盤的最後關頭才分出勝負。因此當兩位狀態火熱的猛將對壘時,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晉級之路
Plíšková在四強之前,每一場比賽都以直落二的比數過關,表現非常優異。雖然在第一輪面對了才在法網晉級四強的Tamara Zidanšek,但經過兩盤苦戰後就順利過關,而且就接連很輕鬆地擊敗各方對手,包括了最近表現出色的俄羅斯小將Ludmila Samsonova以及瑞士單反選手Viktorija Golubic。
Sabalenka在第二輪曾經遭受地主選手Katie Boulter的頑強抵抗,但最後仍然在中央球場取勝。在十六強她再次遭遇了哈薩克新生代好手Elena Rybakina的挑戰,在這場互轟大戰略勝一籌。在八強遇到喜歡用節奏變換出奇制勝的突尼西亞好手Ons Jabeur,Sabalenka展現了近一年來所培養的耐心與穩定性,成功突破對手。
比賽回顧
雙方在第一盤前11局完全保發,但是Plíšková卻表現較為強勢,除了讓Sabalenka沒辦法有太多回發上的威脅外,自己也製造了8次破發點,其中光是第10局雙方5-5時Sabalenka的發球局,就有了4次,但卻相繼被Sabalenka用強勢的發球化解。孫子兵法作戰篇寫道:「故兵貴勝,不貴久。」Plíšková久攻不下之後,身心大亂,隨即就在下一個發球局以再見雙發失誤,將第一盤拱手讓人。
但從那之後,Plíšková就完全展現了耐心並持續運用發球優勢讓Sabalenka無法突破。而Sabalenka也由於發球與擊球策略稍嫌單調而被Plíšková預先猜到,這也讓習慣速戰速決的Sabalenka被迫要進行底線的消耗,而這對於打法強攻至上的她來說非常艱辛。因此,當Plíšková在第二盤一開始就破發之後,我們慢慢發現Sabalenka真的無法招架Plíšková的發球,儘管偶爾可以在底線壓制,但是始終難逃被Plíšková發球主宰的命運。就這樣,Plíšková就以6-4拿下第二盤。
來到決勝盤,Plíšková的發球仍舊表現亮眼,Sabalenka也持續以強勢的底線公視回應。但來到第6局,以3-2領先的Plíšková趁著對手發球穩定度稍微下滑時,在底線攻守壓迫Sabalenka,先發制人取得破發優勢。儘管Sabalenka之後試圖力挽狂瀾,但最後仍然不敵整場幾乎完美無瑕的Plíšková。Plíšková在賽末點發出了外角Ace球,結束這場比賽。
戰術評析
Plíšková整場比賽在發球表現幾乎沒有任何破綻,除了第一盤那因為久攻不下而產生注意力下滑的破發之外,整場沒有被具備出色回發球戰力的Sabalenka逼出其他破發點。而這唯一的破發,竟然是Plíšková這屆溫布頓第4次被破發而已,狀態相當嚇人。她在整場比賽的一發進球率是還不錯的65%,但一發得分率高達78%;二發更是驚人,竟然有69%的得分率。換句話說,Plíšková發球時,一發得分率將近80%,二發則將近70%,那幾乎是完全不給對手任何發揮的空間。雖然說Sabalenka的表現也很出色,但是她在二發的確受到了Plíšková的施壓而只有普普的49%。在第二盤Sabalenka的二發就成為了關鍵,只有33%的得分率。到了第三盤因為後發球,導致Sabalenka在發球時備感壓力,進而造成一發進球率驟降至55%左右,儘管一發得分率是可怕的92%,但是二發得分率只有55%,雖然不錯但是相對於Plíšková那等級仍然遜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