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ty在女子網壇的頂峰,已經連續待了77個禮拜。然而在她拿下2019年法網冠軍後,身為現今女網之霸的她卻始終在大滿貫沒有太耀眼的表現。去年因為疫情選擇休戰的Barty,在今年重返巡迴賽後。整年在溫布頓以前拿下28勝6敗的戰績,三座冠軍的佳績。但在澳網的崩盤以及法網因傷退賽,再次讓Barty的霸業受到質疑。
但在這次溫布頓,Barty證明了自己的確是當今實力最堅強的女子選手。儘管前幾輪表現並沒有到位,她仍舊發揮了自己的發球優勢與多變打法,在關鍵時刻臨機應變,化解對手們出的難題。
以上一場四強賽為例,三屆大滿貫冠軍得主,同時也是2018年溫布頓冠軍的德國名將Angelique Kerber習慣在底線防守反擊,並借用對手的力道變線。但在四強賽Barty卻運用她的切球減緩速度並降低球的彈跳高度,這也讓Kerber更難以施展自己強項,反而要以不擅長的主動進攻去搶分,結果反而造成自己失誤過多。再加上Barty很有效率地上網壓迫與正拍調動,Kerber就這樣被剛柔並濟的策略給收服。
那麼來到了決賽,Barty如何面對近況火燙的Karolina Pliskova呢?Barty這場比賽的大方針,毫無疑問是要讓移位比較吃力的Pliskova不能在固定位置用正拍主導比賽。所以從開賽開始,在過去六輪能夠在球場中線盡情用正拍掃射的Pliskova,就被Barty用大角度的正拍左右調動,因此只能疲於奔命。
除此之外,Barty這場比賽的次要課題則是要仰賴她的反拍切球,把球削低身形高瘦的Pliskova擊球彆扭。雖然Pliskova有辦法在正拍用勾的把球拉上來,但是她反拍相對之下就比較無法對低彈跳的球造成任何破壞,就算她蹲低也只能勉強把球打回去。若假使Pliskova企圖要在反拍位置採取正拍擊球,那麼她也會暴露了直線的空檔,而這也正中了Barty的下懷。
從下面ESPN賽後的分析圖來看,我們就會發現Barty的反拍切球主要分布在Pliskova的反拍位置。至於擊球位置的分布,上旋正拍的抽球則是左右都以大角度分配,意圖要把Pliskova左右牽制並拉出場外。這樣的擊球分布對不善於移位的Pliskova來說,就是最殘忍的折磨。

Barty對Pliskova的切球往往也是為了要替她招牌的inside-in直線正拍設局。有不少次Barty會先以對角的反拍切球,把Pliskova困在反拍後再對飄渺的來球轟炸直線空檔。即便Pliskova把那球打回去,往往也只是讓Barty可以進一步出擊的機會球或是受迫性失誤。而開賽後Barty就運用這樣的節奏變化,再加上Pliskova開賽緊張施展不開來,讓Barty連下14分,並一度在第一盤取得5-1領先。儘管Pliskova趁著Barty自己不穩而追近,然而Barty的宰制在第一盤淋漓盡致。
所幸Pliskova在第二盤漸漸找回了球感,不僅移動變得靈活,擊球的品質也明顯勝過第一盤。儘管又被Barty破發了兩次,但是她也因為退無可退而開始更積極搶攻,而這樣的改變也對Barty有了影響。Pliskova在正拍也採取更多大角度的出手,反而把Barty拉開後把戰局拉近,並在第二盤尾聲5-6落後開始沉著應戰,讓近鄉情怯的Barty先是丟了賽末發球局,又在搶七丟了第二盤。
但Barty終究還是當之無愧的球后。在丟了第二盤之後,Barty就穩下陣腳,持續運用反拍切球與正拍直線掃射的搭配,在關鍵時刻得到分數。雖然Pliskova的一發得分效率在第三盤處在高檔,但是第二局接連的失誤卻讓Barty兵不血刃就取得破發優勢。自此Barty就冷靜地守住了這領先,直到比賽結束。
毫無疑問,這場比賽最大的關鍵就是雙方反拍的對峙。Pliskova的反拍受制於對方的反拍切球,結果全場在抽球部分只有1個致勝球,卻發生了高達12個非受迫性失誤。
這樣的淨效率值面對反拍較為弱勢的Barty,其實不盡理想。但這除了說Pliskova反拍狀態較差之外,最重要還是因為Barty的對角切球,整場千刀萬剮後徹底支解了Pliskova的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