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東京奧運,中華網球代表隊確定三人參賽,盧彥勳和網球雙打姊妹花詹詠然與詹皓晴取得資格,這將是盧的最後奧運舞台,下一屆巴黎奧運他已40歲,網球要求的體力負荷較大,很難保證還能為台灣揮拍奪牌。看到掌旗官的新聞,我內心百感交集,想到昔日冒著攝氏40餘度高溫採訪比賽,在現場見證其一舉一動,想撰文發表一點感想。
生涯五度征戰奧運、四屆亞運及兩屆世大運,盧彥勳將近20年的網球職業生涯,就是台灣男子網球發展軌跡,他在網壇創造新紀錄,讓全球職業好手認識台灣。至今,我仍記得在加州 Indian Wells Tennis Garden採訪巴黎財富銀行網球公開賽時,盧彥勳和一干頂尖選手互動的畫面,你能想像圍在他旁邊聊天的人物有Roger Federer、Novak Djokovic嗎?他們也許不曾造訪台灣,但都知道Rendy Lu(盧彥勳的英文名字)來自那一個地方。
盧彥勳的好人緣,除了廣泛存在選手之間,他與媒體、僑胞建立的良好關係亦是原因。老實說,他在世界網壇不算大人物,但賽後記者會仍有一些外國、台灣的記者守候採訪,面對舉起大字報、網球索討簽名與合照的僑胞亦是來者不拒,每一場比賽完都特別挪出時間,向加油鼓掌的粉絲打個招呼,他在場內場外的影響力無以倫比,亦足以成為運動選手楷模。
台灣發展網球多年,但始終沒能取得突破性佳績,而盧彥勳靠著天賦與努力,讓台灣男兒佔據一席之地,先在2008年北京奧運單打首輪,直落二爆冷淘汰如日中天、世界排名第六位的Andy Murray,2010年於英國溫布頓的草地球場上,與男單五種子、曾盤據世界第一的Andy Roddick鏖戰4個小時又36分鐘,最終在決勝盤第16局搶得第一個破發,以4–6、7-6(3)、7–6(4)、6(5)–7、9–7闖進男子單打八強,不單是個人大滿貫單打最佳,也是台灣男單第一次有此成就。
在其個人自傳「亞洲網壇球王:盧彥勳的堅持」曾鉅細靡遺談及這場經典,他回憶Andy Roddick的發球威力強大,球速動輒飆破時速200多公里;但對方也拿盧彥勳的發球局束手無策,兩人一來一往的纏鬥著,就是尋求契機打破僵局。打到搶七,這位美國選手缺乏耐心的弱點浮現,盧靠著幾次「小破發(Mini break)」佔了上風。
盧彥勳愈打愈專注,對手打得更心急、壓力更大。前三盤,已經過去兩個半小時,兩人在烈陽下不斷來回奔跑,體力和意志力一點一滴流失,雙腳似乎不是自己的,盧在草地上跟Andy Roddick鬥技、鬥力還鬥韌性,誰能撐到最後,就是最後的贏家。
第16局打到30比30平手時,裁判給Andy Roddick一記愛司(Ace),盧提出「鷹眼挑戰(Challenge Hawkeye)」成功,對手的情緒大受影響回擊不穩、截擊失去威力,給盧彥勳一個機會。隨著最後一球成功突破防線,比賽已經進入到4小時36分鐘,盧彥勳成為贏家闖入八強,堪稱他生涯最美妙的一役,也是該年度ATP職業網球最爆冷門的一場大賽。
盧彥勳靠著手上的拍子,擊敗過世界名將Guillermo Coria、Davie Nalbandian,每一場勝利都令人激賞,但2010年在網球聖地溫布頓擊敗Andy Roddick更夢幻,不單對他也對台灣體壇意義非凡。同年,盧彥勳和中華台北的旗幟掛在一起,在世界排名晉升到第33名。我不清楚未來有沒有後進刷新紀錄,但盧彥勳在台灣網壇的象徵地位,是永遠不會抹滅,因為他披掛台灣的榮譽征戰世界,共贏得29座ATP挑戰賽單打的冠軍,在ATP累積369勝的勝率高達72.1%,這種成就晚輩可能得花很大的功夫才能追上。
我覺得盧彥勳有一句話講得很棒:「不管如何,我還是努力打好每一個球,不管對手是誰。」當你認定自己夠強大、準備好的時候,無論面前的對手是世界排名第一,抑或是生涯扳倒你無數次的宿敵,都無法影響你拿下這一場勝利。身為五屆奧運元老,球迷們包括我均期待盧彥勳能發出璀璨光芒,再為台灣網壇來一記精彩的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