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Simpson的職棒生涯並沒有在獲得第一指名後開始順遂。簽約後不久,他就因為病毒感染而錯失了整個半季,報到時間也一直拖到了九月中的秋訓。
秋訓第一天,所有的教練都抱著迫不及待的心情準備見識球隊今年的第一指名,而這時出現在各位眼前的,卻是一個身高不到六呎,體重不到180磅的嬌小投手。體重的問題也許能歸咎於之前的一場大病,但Hayden的身高以及骨架,實在是很難讓人聯想到宰制球場的王牌投手。
從病痛中回來的Hayden,一直無法找回選秀前的身手,在大學時代令球探驚豔的97英里快速球和大幅度曲球已不復見,剩下的是85、86英哩的球速以及不甚理想的控球。
Hayden於2013年春訓被小熊隊釋出,在小熊隊體系只待了3年,期間從未升上過高階一A以上的等級。被釋出後的Hayden也再也沒有跟任何一隻大聯盟體系的球隊簽約,能查到的唯一成績是於2014年短暫的替一支獨立聯盟球隊效力,之後便在職業棒壇裡消失了。
回顧整個事件,裡面仍然有許多謎,從出乎意料的第一指名,簽約後的一場怪病,一直到病後身手在短時間內大幅衰退等。這期間一直有有關於他在大學時代接受「化學」的幫助使他體能狀態變好的謠言,但相關謠言卻從未被證實,而事實的真相,如今也只有當事人自己才知道了。
2011年 – Javier Baez
直至今日,Javier Baez(綽號Javy)仍然是我親眼見過揮棒速度最快、擊球力道最強的選手。
2011年季末,當年18歲,剛與小熊隊簽約的Baez,被分發到了我所服務的短期一A獵鷹隊。當時,我在完成當日的體能訓練工作之餘,也要協助擔任餵球投手的工作,而Baez在球隊的第一天就被分配到由我擔任餵球投手的組別,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Baez揮擊的震攝力。
幾輪下來,頻頻將球扛出大牆。只不過,也許是因為攻擊慾望太強、對於幾顆位置不理想的球路仍然勉強出棒、再加上急於表現,導致揮棒力量太猛,打擊練習結束之後,Javy就向防護員反應側腹肌不適,這件事也使得他在短A的初登場,整整遲了一個禮拜。
Javy Baez令人血脈賁張的全力揮擊風格,成了他職業生涯初期的兩面刃。他在小聯盟的每個等級都展現出了強大的長打力,但伴隨而來的,則是高三振率。如此特色一直到他在2014年首度登上大聯盟時,仍然沒有改變,以21歲的年齡在大聯盟50場的出賽裡,Javy就擊出了9支全壘打,但過於低迷的打擊率以及過高的三振率,讓人無法安心的把先發位置交給他。
2015年球季,Javy從三A開季,不料卻於開季沒多久就因撲壘弄傷了手,而錯過了半個球季。不過,傷癒歸隊的Javy在剩餘的三A賽季中,顯著減少了被三振的比例,並把握住九月擴編的機會替自己爭取進入了季後賽名單。
2016年球季相信不用我多做闡述,Javy憑藉著攻守兩端優異的表現站穩了大聯盟,也成為了破除小熊隊108年未能奪下世界冠軍魔咒的一員。
2012年 – Albert Almora
Almora是一位來自邁阿密的古巴裔中外野手,其守備能力在選秀時就被評為已經有大聯盟水準。如同我以前所看過的優秀中外野手一般,Almora具有「好動」甚至過動的特質。他有一段期間因手的傷回到基地,復健期間對復建團隊來說最大的挑戰,不是如何幫助他恢復健康,而是如何阻止他做他還不應該做的事情。
由於他傷的是接球的左手,在他的手完全復原前,他就一再要求能讓他在打擊練習時,能到外野練習判斷高飛球,最後的妥協是,他必須帶著左投的手套接球,以確保他不會控制不住用受傷的手接球。
可惜的是Almora在進攻端的表現一直未如預期的成長。縱使他憑藉著優異的守備能力登上了大聯盟。但打擊卻成了他無法穩定先發的罩門,有種「美版林哲瑄」的既視感。Almora在去年念底遭到小熊不續約後,於今年來到了大都會隊。目前在大聯盟以及三A名單間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