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們追求的是運動家精神和理想主義,你們還是去看奧運吧。」UFC264 (Poirier vs McGregor) 賽後,前女子雛量級冠軍 Ronda Rousey 在她的個人推特上這麼聲援「皇上」 Conor McGregor 在受傷後仍不忘「行銷」這場賽事的精神。仔細思索這番話固有其道理存在,但如今的 UFC 真的已經變成她所說的這般嗎?今天筆者將從近日剛結束的兩場賽事切入,和大家聊聊 UFC 此時的現況,以及我的一些淺見。
*行銷:問候他人老婆
不曉得各位是否還記得 UFC226 (Miocic vs Cormier) 賽後的那場,請容許我這麼說,鬧劇。因為就在 Daniel Cormier 叫陣 Brock Lesnar 進八角籠互相叫囂的那瞬間,我人都傻了,這到底是什麼 WWE 的既視感?UFC 不可否認的一直潛在著劇本,但 DC 的這個行為無疑是把這些操作暴露在陽光底下,而還清醒的拳迷們必能看出他們這番操作的用意為何——錢。有話題才有流量,有流量才有錢,這個生態就是這麼現實。
前 UFC 選手 Kyle Kingsbury 曾向大眾揭露他當時的經濟狀況讓他不得不住在母親家裡的車庫,除了作為一名 UFC 選手,他同時還兼職了另外兩份工作。有趣的是,UFC 總裁 Dana White 曾經在拉斯維加斯給一名女服務生美金 10,000(約為台幣280,000)的小費,而這個金額,正是他作為 UFC 選手所能拿到的工資。
不難看出許多 UFC 選手對於他們的薪資給付有很大的不滿,「牛仔」Donald Cerrone 也是其中之一。UFC246 (McGregor vs Cerrone) 賽後牛仔便揭露,除了合約裡談好的 200,000 美金,他並沒有拿到 PPV (按節目收費頻道) 所賺到的一分一毫。不同於時常保證給予選手大部分 PPV 所得收入的拳擊,UFC 選手們紛紛抱怨 UFC 限制了他們其他賺錢的方式,除了上述所提到的 PPV bonus,UFC 在 2014 年和 Reebok 簽下的六年合約也無非是斷了選手自由選擇代言的這條財路。

再看看近日剛結束的 UFC Vegas 31,小鷹大弟子 Islam Makhachev 對陣 Thiago Moisés。Makhachev 是小鷹極為看好的一名選手兼摯友,小鷹是這麼評價他的:「他 (Makhachev) 可以終結 Dustin Poirier,打傷 Charles Oliveira。」而在聽到這個曾制霸 UFC 最 tough 量級 — 男子輕量級的前冠軍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後,這番話卻貌似沒在拳迷們心中掀起波瀾,此處說的波瀾並非不相信他有足夠的實力,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Makhachev 強到很有可能成為實力最接近小鷹的人,那筆者想傳達的究竟是什麼意思?沒錯,是吸金度。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打到第四回合,我從來沒有打超過三回合,這是個很好的經驗。而在這四回合中,我不斷嘗試終結他,但我的對手非常強悍。」UFC Vegas 31 賽後 Makhachev 如此真誠的說道,「我對於自己的立技有信心,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後面這群傢伙(教練)一直叫我 take down 對手。雖然我還想再享受一下立技,但我必須聽從我的角落,畢竟站在我背後的是個冠軍 (Khabib) 。」 在這場賽事及這段對談中 Makhachev 充分展現了一名格鬥選手該具備的膽識和戰鬥智商,而他也在訪談最後叫陣了目前排名第6的 “RDA” Rafael Dos Anjos,並對著輕量級所有逃避和他對陣的 top 5 選手們喊話:「你可以逃跑,但你躲不了。我來了,就在這兒。」
從 Makhachev 在八角籠內的這段訪問中,不難看出他是個極為真誠、兼具實力、娛樂性,謙虛的同時也渾身散發著自信的男人,但為何他的人氣和吸金度卻無法相對應的提升?撇除他還未與任何名氣較大的選手交手過之外,從國內外的網友留言可以發現,是因為大家認為他是一個「無趣」的選手。這話好像有些似曾相似,曾套用小鷹身上的話,今日同樣適用於他的摯友 Makhachev,也難怪 Dan Hooker 會在 Summission Radio 上回嗆他:「兄弟,你只是在抄你朋友 (Khabib) 的回家作業。」我們都不了解 Makhachev,甚至不知道他背後有什麼故事,他平時的興趣是什麼。在觀眾看來,我們只知道他很強,他就是 Khabib 的接班人,風格也頗為一致,然後呢?我們所知的就只有這樣而已。難道是他的團隊不知道怎麼包裝他?還是只是他們不願包裝他?低調,確實能避免引禍上身,但在 UFC,低調真的能當飯吃嗎?
fb - 鄭中胤
Conor 派簽到,好文先推一個!
Mamba H
職業運動需要曝光,需要話題,也必須賺錢。觀眾們喜歡看到「血流成河」的局面,卻又希望選手們該保有最基本的運動家精神,那是不是就如同本文作者所言,我們需要的是「有運動家精神的印鈔機呢」?
內文中作者精心整理了兩張表格,我們可以發現UFC的合約層級落差極大,和其他職業運動項目的薪資待遇比較起來也低了不少。有許多選手沒有得到應有的報酬,甚至窮到還要去兼任其他工作才能勉強養家糊口,這難道不是運動員的悲歌嗎?
這篇文章不僅是讓我們對於UFC,對於格鬥有基礎的了解,也一語道破運動生態及運動員所面臨到的問題。相信作者非常希望喚起眾人的反思,無論各位讀者平時關注的項目是什麼,除了收看賽事以外,我們都應該試著去了解大環境底下的種種問題。
當個熱血忠實的粉絲,但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成為那種連自己都討厭的腦粉。
fb - Chung An Fang
雖然Ronda講的是比較誇張,但說實在的仔細想想也是八九不離十。
足球、籃球一樣會塑造世仇球隊,一樣有正反派的操作,更何況是拳拳到肉的格鬥。沒有正反派,吸睛度就是差了很多。電影裡面沒有薩諾斯,鋼鐵人最後犧牲自我的彈指可能也不會那麼讓人蕩氣迴腸。
撇除砸巴士、場外鬥毆等等太過極端的例子(完全不鼓勵),在選手和觀眾的眼中,我想塑造反派、互相叫囂並不叫沒有運動家精神,反而是那些禁藥選手才是真的是為大家所不容吧。
大家不要把這些事情太理想化了,這就是娛樂事業,競技真的只是其次。如果讓UFC選手們投票要運動家精神還是要賺錢,結果你說呢?
SevenTeeth
非常認同您所說的,Ronda指出的內容筆者也未曾否定。足球、籃球一樣會塑造世仇球隊,但演變到現今世代,從以前打籃球像打架,到現在頂多打打嘴炮,我認為這是體育圈層次的提升。互相叫囂確實不違反運動家精神,但凡事總有分輕重,嘴對方的實力和嘴對方的宗教信仰或是家庭是完全不同層次的不尊重,也許因為筆者本身也有宗教信仰,對於這一塊有更有深刻的感受。此文和您的看法十分相近,娛樂效果要有,但希望運動員能保有基本的尊重,如果全要看娛樂效果,反之,也能套用Ronda所說的,想看娛樂效果的就去看WWE。就筆者的觀點,也許我們不該斷言把MMA歸類為娛樂事業,因為選手的付出相信大家都看在眼裡,這樣分類就好似把那些選手背後的努力變成一場笑話,也希望大家能更重視這些冒著生命危險卻總是underpaid 的選手!
fb - Chung An Fang
哈哈,娛樂事業對您來說有負面涵意嗎?那麼照您的意思講起來WWE的E是Entertainment的縮寫,那麼這些WWE的選手背後就不夠努力、不夠付出囉?我相信依您的專業信您是不會這樣分類的。
運動、娛樂、競技,三者之間該如何去融合產生化學變化,使運動有觀眾、有票房、有市場,這應該才是運動產業最需要的。
再來在公開場合詆毀宗教信仰是完全不允許的,這一點我想大部分的人都同意。不過宗教信仰不應該也不會因為別人講什麼就被詆毀到啦,這是兩件不衝突的事情。現代的電影、影集裡面對於宗教的攻擊沒少過,影射特定民族為恐部分子的劇情一再上演,我不知道好或不好,但是這幾十年來有多少題材都是這樣子的,普羅大眾也多半當個娛樂看看就是了。
當然過當的言論攻擊是不被鼓勵的,這一點在尺度上要怎麼拿捏,相信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UFC最近真的是熱,多一點理性討論都是好事,尤其這類的競技對於選手可能造成的傷害是相對比較危險。的確是希望可以看到選手們有足夠的報酬來保持高水準的競技狀態,不用為了賺錢而淪為網宏宣傳炒作的工具。不過這只是我一廂情願的看法雸以,說不定他們賺得很開心,who knows?我們都只是觀眾而已。
SevenTeeth
@fb - Chung An Fang
like I said, 很多事情是有程度之分的,也如您所說的一樣,是運動、娛樂和競技三者所組成,要看的是這之中三者所佔的比例,若是娛樂不是三者中佔最大比例的,那它自然不能稱之為娛樂事業,不然UFC也許就不會叫做UFC而是UFE。再者,筆者從未否認摔角選手所付出的一切,他們也是人,從那麼高的地方摔下來當然也會痛,但看看MMA賽事每場比賽掛彩的選手和摔跤相比,這兩者根本不能拿來比較,我依舊認為將其歸類為娛樂事業是有些不妥的。至於您認為影視作品和體育賽事上攻擊宗教是很普通的這件事,筆者無語置評,畢竟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我寫下這篇文章也是想和各位讀者分享個人近期的一些看法,您的指教也讓我受益匪淺,日後若是我有任何不足的地方,也希望您能指出我的錯誤,或是能有像今日這般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