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7/21

2020東京奧運:謝淑薇再掀波瀾,出現爭議的P卡到底是什麼?對選手有什麼影響?

繼上次里約奧運之後,關於P卡的爭議再次浮上新聞版面,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國內網球界造成軒然大波,除了到底誰應該獲得P卡,筆者相信球迷朋友更應該先知道P卡的用途和配發數量的原則,所以文中會用這次東京奧運的規則來告訴大家P卡的用途是什麼?還有謝淑薇提出P卡的爭議有那些可以討論的地方。

作者:Legotai
來源:東京奧運粉絲團

這次的文章會和上次一樣先做說明,如果有想要看官方規章的球迷朋友,文章最下方會提供東京奧運官方原文的連結。

請繼續往下閱讀

 

P卡是什麼?

首先P卡這個名詞是大概只有存在台灣的縮寫,其全名應為Training Access Pass (TAP),根據官方的定義TAP的用途在於發給協助選手訓練和比賽的隨隊人員。原則上只要有需求的話都可以申請,但是為了避免場館閒雜人等太多,TAP發放的數量有明確規範與限制,並不是想要多少TAP都可以申請的到。

 

申請的期限規定

這次東京奧運因為疫情的緣故,從2020延後到2021才舉辦,所以TAP的申請截止日延後到了2021年的4月9日,意思是想要獲得TAP的資格必須再2021年的4月9日提交相關人員申請資料。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申請TAP數量的原則

每一個運動項目的TAP分發數量都不同,筆者這邊以網球項目為例,若該國該項目參賽選手數量為1到6人,可以發放TAP的數量為2。若該國該項目參賽選手超過7人(包含7人),則可以發放的TAP數量為3。但是以網球項目來說,最多只能提供的TAP數量為3,所以只要選手人數大於7人,不管是幾個人官方也只能給你3個TAP的權限。

 

使用TAP和使用選手證的差別

為了避免過多閒雜人等的出入,不同運動項目的TAP對於活動範圍都有不同的規範,這裡一樣以網球為例,規定如下: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比賽地點: Ariake Tennis Park

隨行時間: 從該選手開始訓練一直到該選手比賽結束

通行區域: WHITE, 2

 

講到這邊大家應該知道TAP的重要性,雖然TAP有活動範圍限制,但基本上選手的訓練和比賽都很需要這些隨隊人員,而且一個項目能申請的TAP數量又很有限,怎麼樣去讓數量有限的TAP發揮到最大的效用是每個國家代表隊都會遇到的課題。

 

接著是大家最關心的爭議問題,筆者用QA形式整理在下方,也會加入一些自己的討論供大家思考。

TAP數量是不是可以申請更多?

本來的出賽名單是3個人(盧彥勳、詹詠然、詹皓晴),後來因為別國有人退賽,因此女雙項目遞進了2人(謝語倢、許絜瑜),沒有意外的話名單應該就是5個人,因此可申請TAP的數量是2,並沒有因為女雙的遞進而增加。

 

TAP的申請方式有沒有可能造成遞補的選手吃虧?

這點筆者認為很有可能,由於申請的期限是2021年的4月9日,國家考量的方向會先以確定出賽的人為主,因此各國都可能產生選手遞補入賽,但是TAP卻沒有增加的情況。即便是所有選手都以遞補入賽,也一定會有時間順序上的差異。

 

TAP應該要給誰?獲得TAP的人是為單一選手服務?還是要替所有選手服務?

筆者認為最大的爭議不在TAP數量,也不在於選手遞補,而是在於把珍貴的TAP拿給誰用,東京官方給的只是一個數量規定,但真正決定要把那麼珍貴的名額發給誰是各國代表隊自己的事。

再來就是身分問題,如果TAP的發放對象是某些選手的親戚或是自己人,當然就有可能被質疑TAP的配給到底是以團隊還是個人作為主要考量,有沒有辦法把TAP的名額留給比較沒有爭議的人選,又或者是說把名額留給每個選手都能夠同意的人選,以最大公約數的原則為基準,選手也應該比較容易服氣。

最後是服務的問題,不論最後TAP使用的名額是要給教練、陪打、或是防護員,拿到TAP的人也應該服務所有該項目的選手,這樣對遞補進入奧運的選手也會相對比較公平,即使無法在第一時間加入TAP人選的討論,至少在參賽期間也能享受到跟其他選手一樣的服務。假設TAP的配給名額是給陪打員,那就要確保每一個選手賽前都能夠使用到陪打員熱身,若是防護員也是一樣的道理。

 

總結

這篇文章筆者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了解TAP的相關規則,也對TAP的發放和配給能有更多的思考。最後希望所有台灣的奧運選手都能夠盡量且平均的利用到TAP帶來的好處,並發揮出最好的表現。

 

2020奧運官方TAP規定連結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