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資穎在2020東京奧運的賽程有如一次挑戰各種類型的單打關主,連過Ratchanok Intanon和PV Sindhu各自代表的「技術」和「力量」,金牌戰對上的陳雨菲代表的是「全能」。
延伸閱讀:
戴資穎生涯對上中國一姊陳雨菲18次,拿下壓倒性的15勝3負,但近期3次對戰陳雨菲取得2勝的上風,2019年後的7次對戰戴資穎是贏得4勝。可以看出近幾年雙方對戰勢均力敵,主要是陳雨菲增加了步法的靈敏度以及中國對戴資穎的假動作有經過研究,被影響的比率下降不少。
陳雨菲成名很早,拿下四座世青賽冠軍後轉入成人,目前世界排名第2,僅次於戴資穎,拿過2019年的全英冠軍和年終決賽後短暫登頂球后。2020年全英賽在決賽上敗給戴資穎。
陳雨菲打法有點類似男單諶龍,屬於拉吊控制為主的打法,她的步法靈敏、後場擊球精準,找機會伺機反擊,時常以突然的劈殺或假動作讓對手措手不及。陳雨菲也有171公分,下壓進攻不求重,而是打角度和時間差,以銜接和控制為主。
中國在閉門訓練期間就已戴資穎為主要假想敵,找了男單劉澤慶來模仿戴資穎的打法和陳雨菲交手,希望能強化她的防守和判斷。陳雨菲算是過往中國傳統女單的強化版,少了強大的突擊、重殺和抽擋,但多了手法、靈敏和體能。
然而相較於Intanon和Sindhu,陳雨菲的主動得分能力偏弱,主要是不斷拉吊來等待對手自己失誤,因此戴資穎的策略也是和前幾一場一樣,避免失誤絕對是最重要的環節,然後是耐心和對手多拍相持。小戴不需要急於一拍打死對手,但也不要一直被對手控制而陷入被動。
而進攻上戴資穎能比其前兩場更積極的進攻下壓和用第二動作來破壞對手啟動和球路組織,迫使陳雨菲被動打出質量不高的過渡球,然後抓住這些機會突擊,陳雨菲的防守不算優異,戴資穎會找到很多得分機會。
小戴也可以找機會提速突擊,或是突然收慢,讓陳雨菲去追球,然後花心思提防而顧此失彼,壓迫她的四角球高度和切球質量。然後打長球要注意劈對角和頭頂區突擊下壓,守好這兩個角度,戴資穎就能取得上風。
相較於Intanon和Sindhu,陳雨菲對戴資穎反倒是比較好打一點的對手,但重點仍是一樣,避免失誤和耐心。
More Simon's Badminton Diary:
奧運復仇之戰 三大重點看戴資穎四強戰印度『大賽女王』PV Sindhu
奧運8強對上防守大魔神諶龍,周天成能否從球王爆冷得到攻略啟示?
戴資穎高機率8強碰宿敵Ratchanok Intanon 技術流天才的天王山之戰
為何拿下最高級別的印尼站冠軍後 周天成的奧運之路依舊危機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