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8/04

[WIT] 什麼叫蹭?怎麼用行動支持更多未來的國手? 2021之31

大家對「蹭」的厭惡,來自於有些人藉著國手優秀的表現,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訴大家自己有過什麼貢獻、有過什麼功勞,深怕大家忘了他們的存在;如果你是真心為了臺灣的運動環境努力,那就不該在意自己有沒有沾到光,你會願意和這些選手一樣,一天一天默默為自己的目標努力。

作者:文生大叔

布拉德

希望很快的,我們可以不需要再一直講這些......

文生大叔

2024開始倒數。

21號

地方政府加碼的獎金搞選手設籍的差異化,這樣對選手有比較好嗎?

文生大叔

各地方政府或許是因為如全運會之類的國內比賽,在斟酌預算空間之後做出了各種不同的獎金加碼空間吸引選手設籍,但我覺得國家如果已經有了統一的獎金額度,那地方的加碼就只是單純的紅利,我們不需要太在意。

吸引選手加盟的原因當中,我相信獎金加碼只是很小的一個因素,教練隊友、相關設施、整體的訓練環境等等,這些才是更重要的條件。

21號

金門縣政府加發475萬的獎金給李洋,已經相當於銅牌的獎金了,不只是紅利而已. 兩人一起搭配為國出征,但其中一人領兩倍獎金,這多少會有爭議.

文生大叔

所以我們該怎麼解決這個爭議?不准金門給475萬?還是逼臺北市也發475萬?我真的不覺得這會是選手在意的重點。

gauss

很喜歡這篇文章,從頭到尾讀來都很有韻味。

文生大叔

謝謝。

Leon的野球視角

看到文生大叔開炮就知道又有精彩的了。
整篇讀下來好有力道(而且在最後還替podcast節目宣傳了一波XD)

文生大叔

謝謝,podcast節目也請多多指教。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86961

Chang Sheng Chiang

這一集我們討論了許多跟奧運有關的事,政府的角色、選手的人生選擇、臺灣的運動媒體、以及憂鬱症對選手的影響等等;話題都很嚴肅,但我們還是保持了輕鬆聊天的情緒。
 
底下是一些精彩片段,完整的節目連結在這:https://bit.ly/3seIhYB
 
如果想要分段聽的話,幾個主要話題的時間點大概是這樣:
 
4:30 中華隊的結果論
8:00 戴資穎、李智凱頂尖選手的心態
15:55 臺灣運動媒體的下一步
22:25 一億元的獎金
30:00 用行動表現我們對運動的支持
36:00 愛國主播
44:15 公視增加體育時段
51:30 退役選手的生涯選擇
56:05 運動選手不讀書
1:05:30 什麼是壞的「蹭」
1:10:05 政治人物可以跟選手學習
1:21:15 運動選手的憂鬱症
 
#運動視界啪
#東京奧運

文生大叔

謝謝。

政治人物猛蹭奧運國手還錯誤連連,讓你憤怒不已?其實在過去兩星期的奧運期間,全臺灣哪個人沒蹭?與其計較誰是真心誰是噁心,我們不如來想想,該怎麼盡自己的力量來讓這次奧運的優異成績不會只是曇花一現。

盡量簡單,努力不囉嗦,WIT就是每個星期的What I Think。

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統府網路相簿

什麼叫「蹭」?

代表國家的選手在大型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國家元首打電話去恭喜致意,這樣是算不算蹭?選手設籍的地方首長致電或親自拜訪選手家庭,這樣算不算蹭?

各家公司企業在社群媒體發文恭喜贊助過的奧運國手,這樣算蹭嗎?發文臭罵協會或是讚頌政府的各方意見領袖,他們也是蹭嗎?

如果這樣就算是蹭,那這段時間我們每一個貼出與選手合照的人、每一個寫選手故事的人、每一個參加作文比賽發表感想的人,全都是在蹭。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你可以接受蔡英文總統打電話恭喜獲得獎牌的奧運國手,那為什麼其他縣市首長致電甚至拜訪恭喜獲獎國手家人就是蹭就是噁心?

同樣道理,如果你發現某位民意代表把奧運國手的名字寫錯、運動項目寫錯、甚至連有沒有得到獎牌都寫錯,就迫不急待上網貼文嘲諷人家這是瞎蹭還蹭錯,那當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另一位民意代表身上時,為什麼你就願意接受那只是一時口誤或是小編不小心錯手,情有可原值得原諒?

什麼是蹭,每個人有沒有資格「蹭」,什麼是真心什麼是噁心,我相信大家心目中都有一把尺,我只希望大家記得提醒自己,這把尺不應該有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標準。

譬如說當各體育協會受到指責時,有人急吼吼的跳出來說這些協會是民間組織,不管是總統還是政府全都完全無法可管,可是當選手表現優秀感動人心時,卻又急急忙忙昭告天下說這些都是總統和政府努力改革協會所帶來的成果,這就是忝不知恥的雙重標準。

請繼續往下閱讀

「管得到」還是「管不到」,妳只能選一個;這樣子這也要吃那也要夾的噁心行為,這才剛好就是大家最厭惡的蹭。

Facebook @noc.tpe

大家對「蹭」的厭惡,來自於有些人想要藉著國手優秀的表現,來把光芒攬在自己身上,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訴大家自己有過什麼貢獻、有過什麼功勞,深怕大家忘了他們的存在。

他們一定沒有想過,在這些國手發光發亮之前,他們全都默默努力了一輩子;在後山、在偏鄉、在那些可能我們這個月才第一次聽到的國中小學校園裡,不停的鞭策自己努力向前。

在這段努力苦練的過程中,他們沒有得到過媒體的關注,但是他們沒有去「蹭」過任何人,更沒有在學長學姊有成就時,就跳出來說自己曾經幫忙曾經陪練,說學長姊的成就自己也有功勞;他們只是在心裡把學長學姊當成榜樣,激勵自己更要加倍努力,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有像學長姊一樣的成就。

運動選手都是寂寞的,他們在發光發亮之前都只有自己,只能自己默默一直努力,也不曉得到哪一天才能在大比賽有好成績;郭婞淳是如此、李洋、王齊麟是如此、楊勇緯、林昀儒、潘政琮、黃筱雯全都是如此。

或許某些政治人物也可以多點耐性,別急著跳出來說自己做過什麼、有什麼功勞;如果你是真心為了這些選手好、是真心為了臺灣的運動環境努力,那你就不該在意自己有沒有沾到光,你會願意和這些運動選手一樣忍受寂寞,願意一天一天默默為你的目標努力。

當你這些努力有了累積,當大家發現臺灣的運動選手一路走來都有你在的時候,不需要你自己敲鑼打鼓,光芒自然就會降臨在你身上。

對政治人物們有這樣的要求,會不會是緣木求魚?

Facebook @noc.tpe

在我們為這些臺灣選手的表現感動不已之餘,我們或許也應該想想,到了明年的這個時候,這些選手我們還會記得多少位?又還會有多少政治人物願意來蹭這些選手?

因為更重要的是,還有更多我們完全不知道的選手在默默努力著。

如果我們不相信政府的體育改革會有任何成效,如果你不信任各單項體育協會會善用政府的經費好好照顧選手,那我們更加不能忽略民間企業對這次奧運國手們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