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東京奧運體操觀戰系列:美國體操協會的鬧劇

那些批評Simone Biles在東京奧運女子體操項目臨陣退出的人,可能根本就不明白Simone Biles遭遇的一切。

Jeffery Chao

好文

美國的天才女子體操選手Simone Biles,里約奧運四金一銅的得主,在本屆奧運的團體項目臨陣退賽,然後錯過接下來三項個人項目,引發外界對運動員心理狀態問題的關切。這些運動員下了場也只是普通的年輕人,心理問題有時影響到的,不止是賽場表現,有時連能否安全完賽都成問題。在評論Biles之前,應該先把她在里約奧運後的遭遇簡述一遍。

話說,2016年里約奧運的女子體操項目,美國隊可說是光芒萬丈。在天才選手Simone Biles的領軍之下,美國隊在團體項目以184.897的總分,徹底輾壓銀牌俄羅斯的176.668分。Simone Biles在個人項目則拿下三金一銅,使得她成為美國體操歷史上,在各大國際賽奪冠最多的女子選手。有人認為,就憑這一屆奧運的表現,Simone Biles已可名留青史,躋身最偉大之列。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里約奧運結束之後,美國體操協會(USA Gymnastics)的黑暗面才被逐漸揭開。上百位女子選手,多年以來,都被國家隊隊醫Larry Nassar假借診療、復健名義予以性侵,而作為美國體操運動的最高級民間組織,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美國體操協會幾十年來,不止是無視性侵害選手的指控,更可能是主動促成了性侵害未成年女子選手的溫床。

事情要回到1981年。羅馬尼亞籍的 Bela Karolyi 和他太太 Marta 本來是羅馬尼亞體操國家隊的總教練,也是共產黨獨裁者西奧塞古(Nicolae Ceausescu)的親信,叛逃至美國。在羅馬尼亞任教期間,Karolyi夫婦教出了Nadia Comaneci,以14歲的稚齡奪得了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的體操金牌。Karolyi夫婦來到美國之後,在他們的指導之下,美國的女子體操運動開始大放異采,在1984洛杉磯奧運、1996亞特蘭大奧運,都拿下團體及全能項目的金牌。Bela Karolyi於1999年成為美國女子體操國家隊的總教練,Marta於2001年接任,直到2016年退休為止。

他們帶領美國隊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入選美國國家隊的女子體操選手,每個月都必須向他們位於德州郊區的訓練中心報到,進行高強度的封閉式訓練,選手不得攜帶行動通訊裝置,也不能與外界聯繫,包括選手的家長。女子體操運動的參賽者,由二十多歲的成年女性,也逐漸轉變成以未成年青少女為主力選手。未成年青少女的身體更為輕盈柔軟,與成年女性選手相比,能做出更多高難度動作。而選手年齡的降低,讓教練能夠對選手的生理、心理與管教,擁有更多的控制。Larry Nassar在過去二十年長期對女子選手的性侵害,就是在這種高壓而封閉的環境中發生的。

2016年九月,印地安那州當地報紙《Indianapolis Star》首先報導了性侵害醜聞,最後至少有250位女性出面指控Larry Nassar 的性侵害。這些發聲的受害者當中,很多都是歷來美國女子體操的金牌得主,包括McKayla Maroney、Aly Raisman,也包括Simone Biles。受害者也包括許多美國大學女子體操校隊的成員,包括Nassar專職任教的密西根州立大學。Larry Nassar迅速被捕,FBI指控他收藏兒童色情圖片,聯邦法院判處他20年有期徒刑。密西根州兩個郡的檢察官,則基於兒少性侵害的刑事法律另外起訴,Nassar認罪後,累計刑期高達175年。

請繼續往下閱讀
Larry Nassar

美國體操協會在這一系列性侵害醜聞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在媒體的挖掘、執法機關的調查下逐漸曝光。在2016年以前,美國體操協會的高層主事者,對於教練性侵害選手的指控,大多置之不理。對於具有性侵害前科或傾向的教練,美國體操協會也沒有建立通報機制,讓不肖教練可以在不同的體操場館出沒。而美國體操協會於2015年接獲Nassar涉嫌性侵害的指控以後,等了五個星期才把相關指控向執法部門通報。

在這段期間,美國體操協會內部針對性侵害的指控,為了理清案情,曾經委請律師事務所進行外部獨立調查。當時有三個潛在的性侵受害人,第一位是2012年奧運代表隊的隊長Aly Raisman,第二位則是體操新星 Maggie Nichols,因為過度訓練造成膝蓋受傷而無法進入2016年里約奧運的團體名單,第三位則是本文一開始提到的天才選手Simone Biles。但是,獨立調查團隊竟然未對Simone Biles本人或其家長進行訪談,而美國體操協會在調查結束後向FBI報案時,也未提到Simone Biles是可能的受害者。顯然,美國體操協會並不想面對自己未善盡保護Simone Biles,美國歷史上最強的體操明星,的法律與道德責任。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