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熱血沸騰、每天守在電視機前的東京奧運終於圓滿落幕,號稱「史上最強中華隊」也成功入袋多面獎牌。當然,無論有沒有得獎,能夠成功站上國際賽事舞台的運動員,都早已是我們心目中的台灣之光。
一名運動員的養成不易,除了老天賜予的才能,外在資源的挹注也不可或缺;值得注意的是,運動場上的選手不一定都是在充足的栽培環境下長大,因此那些克服現實條件、專心致志發揮運動長才的選手尤其可貴,像是本屆奧運的三位舉重好手方莞靈、江念欣、陳柏任,因為一份愛心資助才讓他們得以突破成長過程中的弱勢困境,一舉成為舉重界的明日之星。
舉重精靈 方莞靈|堅定意志,拚進世界前四強

有「舉重精靈」美稱的21歲舉重好手方莞靈,初次登場奧運舞台挑戰舉重項目「女子49公斤級」,以抓舉80公斤、挺舉101公斤、總和181公斤一舉挺進世界第4名,奧運首戰便有如此佳績,令人印象深刻。
這位來自嘉義阿里山鄒族部落的舉重好手,不只在比賽場上撐起百斤重擔,在成長過程中也扛了不少壓力。方莞靈從小就由母親獨自扶養,因媽媽身體不好,加上在地工作機會較少,家庭經濟負擔沈重。幸好在方莞靈小學六年級時,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被教練發現具有非常好的爆發力,遂鼓勵她加入舉重隊,而方莞靈也十分樂意接受舉重訓練,除了挑戰自我體能, 最主要還是希望可以獲得比賽的豐厚獎金:「只要比賽獲獎,得到的獎金就能幫忙分擔家計,減輕媽媽的經濟負擔。」加入舉重隊不久後,方莞靈也開始接受台灣世界展望會的幫助,讓原本苦於付不出學費與生活費的媽媽頓時減輕壓力,也讓方莞靈能夠專心訓練,不必為了家計費心煩惱。

在登上奧運殿堂以前,舉重精靈也代表台灣勇闖一場場的海內外比賽,獲獎無數。途中也曾因意外受傷而陷入低潮,回首那些時期,方莞靈心中滿是感謝:「在我想放棄的當下,總會發現周圍的親朋好友其實從未放棄過我。」無論是家人、教練、朋友還是台灣世界展望會的社工員,許多人的鼓勵與陪伴都堅定方莞靈的意志,讓她得以重拾信心一步步往前走,最終在奧運舞台上舉起一片天。
舉重女將 江念欣|無所畏懼,舉重台上突破自我

另一位布農族舉重女將,是來自務農家庭的江念欣。由於家庭經濟時常受天災所苦,父母又要養育三個孩子,大筆的教育費與生活支出,時常讓一家人喘不過氣。無助之際,江念欣媽媽想起自己的妹妹曾受台灣世界展望會幫助,於是主動聯繫展望會。
而開始受展望會資助的初期,剛好是江念欣離開家鄉就讀國中一年級、正式進入舉重隊的階段。當時父母心疼女兒吃苦,極力反對她練舉重;然而隨著時間過去,父母逐漸看見女兒的堅持與毅力,態度也跟著轉變,於是成為江念欣支持後援會的一員。江念欣在運動員養成的人生路途上,即使離家在外,展望會社工的關懷也從不間斷,不只給予家庭經濟支持,也給予孩子最好的心理陪伴,讓江念欣這顆舉重潛力新星得以發揮天賦,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