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交易大限前,各隊都把握機會大肆補強了一番,而位居美聯外卡領先者的紅襪隊動作卻意外地少,僅僅從國民隊獲得了本季表現優異的Kyle Schwarber以及Austin Davis和Hansel Robles兩位牛棚投手,在我認為相對更需要的先發投手方面,卻是完全沒有動靜。
當然,他們擁有本季全聯盟最健康的先發輪值,陣中五大先發Nathan Eovaldi、Nick Pivetta、Garrett Richards、Eduardo Rodriguez和Martin Perez都至少先發出賽了21場、並都貢獻了超過100局的投球局數(截自8/8)。但隨著球季的進行,他們都開始略顯疲態,不論是Eovaldi、Pivetta或Richards的表現從七月開始都稍微有些下滑,Perez更是直接被拔除了先發,也連帶紅襪隊整個七月的勝率是本季最差的月份(13-12、勝率.520)。
而紅襪隊沒有選擇補強先發投手,除了對既有的先發輪值有信心外,已經休息快兩年的王牌投手Chris Sale即將歸隊或許也是原因之一。從Sale在復健賽的表現看來,他的狀態已經漸入佳境。即使沒有恢復到100%或找回巔峰時的主宰力,Sale的歸隊仍有望讓疲憊的先發輪值稍微喘一口氣,對現在的紅襪隊無疑會是一劑強心針。
而另一個能拯救現在紅襪輪值的人-還是Sale,只不過是「右投版的Sale」。
把Sale改成右投更是難以分辯:
2017年首輪第24順位被紅襪隊選中、農場排名第六、年僅25歲的年輕右投Tanner Houck堪比Sale的複製人,不只投球姿勢神似,連主要武器都像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
不只視覺上,攤開Statcast的數據一瞧,Houck今年的和Sale 2018-19年期間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四縫線和滑球的使用率
Sale:37%四縫線 | 37%滑球
Houck:38%四縫線 | 38%滑球
Houck和Sale一樣,都是以這兩種球種的組合為主,一顆剛猛的速球搭配大幅度的滑球。他們每四球就有三球會使用這兩種球種,同時出手點都相當接近,讓對手難以分辨下一顆會來什麼球。
出手點
Sale:垂直5.30呎 | 水平3.21呎
Houck:垂直5.29呎 | 水平2.89呎
Houck速球和滑球的出手點在高度上和Sale幾乎一模一樣,兩個側投水平的出手點雖然有些差別,但他們的出手點都是在距離投手板中心的三呎左右。
Sale比起Houck還要再更開一些,他朝一壘方向比起Houck往三壘方向還要更多。但兩人都已經算是拉很開的投手了,只是一個是往一壘拉、一個是往三壘。
想像如果他們各自面對各自慣用手的打者,打者會有多難打。當左打面對Sale、右打面對Houck時,球基本上是從他們身後來的,而且球常常都是朝打者背部出手、最後越過整個本壘板在另外一側進壘。
進壘點
Sale:
Houck:
Houck和Sale都喜歡攻擊相同區域的位置,只是一個是右投一個是左投。兩人都喜歡用速球攻擊偏高的位置(Houck對右投會投在外角偏高;Sale則是內角偏高),然後搭配壓低的滑球(Houck對右投是外角偏低;Sale則是內角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