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8/09

奧運,傲運- 英雄們的榮耀時刻

隨著東京奧運閉幕式的煙火綻放,這16天來的奇幻旅程終於暫時畫下句點。在奧林匹克的戰場上,拚搏的不只是勝負,而是那些為了競技項目而求完美的精彩片刻。本篇將點評數位英雄的史詩時刻,有國內也有國外,跨越性別,容我一一道來。

作者:隱餮涅驍

fb - 王冠勛

好想打羽球

隱餮涅驍

真的!出門打起來了啦

一.婞念,決定妳的強大

請繼續往下閱讀

舉重女神郭婞淳,在女子舉重57公斤級別以破奧運紀錄之姿,毫無懸念拿下金牌,成為本屆奧運會台灣首面金牌。郭婞淳曾說過:「姐撐的不是重量,是夢想,是家庭,是婞念。」 當在所有選手都試舉完三次後都還不及她第一次嘗試的重量時,我們忽然明瞭了她與其他選手的差距,看似巨大的差距,背後的付出又有幾人知曉? 2016年時右大腿受了重傷,甚至一度對槓鈴有恐懼感。毫不費力的勝利,是由千錘百鍊的汗與血一點一滴積累而成。

「態度,決定高度」我們常常聽云這句話,但在郭婞淳身上,我看到的不只是態度,是她獨有的『婞念』,以層層堆疊的槓鈴為矛,無數的訓練和復健為盾,她成功邁向了偉大。背負著不只是期待,舉起的何止重量,更是她要向世界宣揚的,那專屬於郭婞淳的婞念!

 

二. That ball is IN!!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羽球雙打,一直是中國大陸的天下,近幾屆奧運賽事,中國都是以要橫掃羽球的5金為目標,殊不知這次遇到了大麻煩。由李洋,王齊麟所組成的「麟洋配」不但在四強賽快速解決印尼的對手,更在金牌戰克服開局的慢熱,在第二盤的局末點時提出挑戰,上述這張被譽為新國旗的鷹眼系統圖便誕生了。

羽球講究速度與攻擊策略,回擊速度最快的男子雙打更是考驗選手的平衡、敏捷、力量、默契等等缺一不可,並且特別講求氣勢以及心理素質,而李洋與王齊麟,正好是一對無比適合組成搭檔的選手,李洋沉穩善於截斷網前球以及協防突如其來從四面八方飛來變化的短球,而王齊麟則是敢衝敢打,精於透過威力無比的殺球以及連續且非常平的抽球來讓對手不停地跑動失位,而他們的對手則疲於奔命,不停被調動和救球,氣勢越趨向麟洋配這邊。最終以21比18/21比12擊敗中國雙塔劉雨辰/李俊慧,拿下夢寐以求的金牌。兩位所展現的不只是高超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霸氣以及決心,想要一擊KO掉對手的火焰,讓他們最後的挑戰結果也變得更加的戲劇化,那句:「 IN 啦!」會成為無數台灣球迷的回憶,以及喚醒那股位於心底深處對體育的熱情之火。再次恭喜羽球男子雙打組合 麟洋配!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辣個男人-潘特西的奧運之旅

你敢相信?一位選手從倒數第四名開始,過了幾天後居然有機會奪牌?我國好手潘政琮,在男子高球的男子比賽,第一天結束時以高於標準桿5桿的成績佔據57名,但是他在後三天倒吃甘蔗,連續打出-6 -6 -8的成績,超誇張,低於標準桿8桿的成績甚至追平了之前奧運的紀錄。在第四天的正規賽結束後,和其他六位選手共同以-15的成績進入延長賽,並且在延長賽的第一和第三洞都上演了驚奇,並在第四洞中以一記漂亮的推桿成功擊敗先前因球卡在沙坑中的對手Collin Morikawa,為台灣以及他們夫妻倆奪下一面價值珍貴的銅牌!

對於小潘的表現,我想以「Never say never」來總結,透過快速地調整以及鰻魚飯(?),強大的心理狀態和老婆大人的加持,最終越打越順,締造了堪稱仙杜瑞拉式的逆轉奇蹟,為高球和台灣奧運史上都寫下新的一頁了。

 

四.KD打破質疑為美國籃球再添一面金牌

 

從首戰開始就爆冷落敗,每場比賽都迎的並不輕鬆,這隻帳面實力大於真實實力的美國隊,遭遇四面八方而來向奧運金牌發起挑戰的各個強權,是否能夠和為籃球王者的榮耀?起初我也是抱持著遲疑態度的。

缺乏正規內線,多數時候放上三衛陣容,外線投射極為不穩定,防守容易失位等等缺點批評,都在累計輸了2場熱身賽和預賽第一場爆冷輸給法國之後蜂擁而至,人們質疑波波教練帶隊單調死板,球隊缺少攻防一體的巨星坐鎮,球員之間的默契不佳,即便他們依舊擁有數位頂級後場球星以及Kevin Durant ,這個號稱無法被防守的男人。

隨著比賽的開打,每場比賽美國的慢熱,總替他們提早陷入麻煩,不熟悉FIBA規則的球星們不適應吹判尺度,過早陷入 foul trouble ,但是往往在下半場中段,當某位球星找到準星,美國依然擁有瞬間拉大分差帶走比賽的實力。在關鍵的金牌戰中,儘管內線受限於法國巨塔 Rudy Gobert 的牽制,但是KD 發揮他無解的投籃能力,重拳轟炸外線,再搭配上Booker 和 Lillard 的復甦,美國隊成功守住領先,以5分之差捍衛了身為籃球最強國家的驕傲,賽後頒獎台上開心開啟直播的他,已經向世界證明了他的能耐,誰說他不會帶隊? 以身作則挺身而出,在每場比賽中扛下重責大任,並且總是全力以赴,敬業精神值得敬佩以及學習,我認為這就是奧運精神-追求更快、更高、更強!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