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螃蟹球,你會想到哪個投手呢?
在台灣棒球的歷史上,會投螃蟹球的投手還真沒幾個,除了沈鈺傑、林煜清這兩位比較知名且有成績的投手外,還有多少人記得,曾經被叫做「螃蟹王子」的李居冠呢?
他在高中時期曾以連續42局無失分揚名青棒,憑藉那顆「螃蟹球」打遍天下無敵手,甚至有機會旅美發展,可惜最終進入中職後並未投出成績,大家對他的印象,恐怕就只有那個「一換一」的交易案而已。
今天就讓我來好好說一下,李居冠的故事吧。
出生自屏東的他,少棒原本從新圍國小發跡,但因少棒隊解散轉而加入建國國小,畢業後他仍舊留在屏東,進入傳統強權美和中學,但當時美和已經漸漸沒落,2008年甚至將青少棒隊解散,直到去年才因「50週年」計劃重組。
國中畢業後,李居冠選擇離開家鄉,前往台中發展,加入了興大附農青棒隊,當時還叫做「台中高農」,李居冠也是在這裡學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武器,螃蟹球。
教李居冠跟沈鈺傑螃蟹球的老師是同一個人,但時間點卻是截然不同,沈鈺傑是在美和時期經由學長莊旻哲傳授螃蟹球的投法,後來他就一直把螃蟹球當作自己的武器球來使用,可以算是台灣職棒最早把這顆球種發揚光大的選手。
而李居冠,則是在莊旻哲卸下球員戰袍後,在台中高農任職期間把螃蟹球傳授給同為「美和學弟」的李居冠,而他也同樣把這顆球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全隊就只有他會投。
另外也補充一下,林煜清與這兩人不同的是,他原本就擅長投變速球,但握法並非螃蟹球,是因為某次上場時突然投不出理想中的變速球,乾脆把中指跟無名指張開一點去握球,結果就演變成了螃蟹球,應該可以算是誤打誤撞。
而前陣子在面對富邦的比賽中,味全龍的少年強投徐若熙,以開賽連8K的表現打破了百勝洋投勇壯的紀錄,除了最快可達155公里的火球以外,他的那顆「叉指變速球」再次引起熱烈的討論。
雖然螃蟹球說的通常就是叉指變速球,但徐若熙的握法跟日本投手前田健太較為相似,他是用食指和中指叉開夾住球,螃蟹球則是用中指和無名指叉開去夾住球,但不管怎麼樣,都屬於「變速球系」的。
那我們再說回李居冠身上,他第一次以螃蟹球贏得大眾的注目,就是在讀高二時的高中棒球聯賽,面對三信家商演出八局的完封勝,帶領中農晉級16強。
當時他與隊上另一位王牌陳俊霖,身高都超過180,球速也已經能突破140,很快就吸引到了球探的注意,特別是美國職棒的費城人隊,派出的球探還是曾效力台灣大聯盟的洋將文雄,他也相當看好李居冠的潛力,更不排除在高中畢業後就簽下他。
更驚人的是,李居冠可不是只有這一場完封受到注目而已,個人在那屆高中棒球聯賽合計三場先發一場後援,共27局無失分,達成了連三場完封的成就,帶領中農勇闖四強,也寫下隊史最佳成績。
延續著絕佳手感,李居冠隔年前進全國青棒菁英大賽仍舊是魔王等級的存在,面對屏中、穀保續寫無失分紀錄,直到碰上東石高中時,因為游擊手余德龍的失誤導致掉分,個人連續42局無失分的紀錄也隨之中斷,但連續局數無責失分則延續到下一場面對南英才中斷,最終停留在「連51局無責失分」。
除了幫助中農收下菁英大賽冠軍盃以外,李居冠也以個人四勝的成績拿下投手獎,他的人氣也水漲船高,甚至有粉絲成立後援會「鼎足而居」,封他為「螃蟹王子」,也有人說經歷高二的蛻變後,他已經從小螃蟹轉為大閘蟹了。
2005年的亞青賽,是李居冠首次披上中華隊戰袍,教練也賦予他面對中國先發的重任,李居冠雖然主投五局失掉四分,但其中僅兩分責失,還送出了多達10次三振,最終帶領中華隊以14比4大勝,也拿下那屆亞青的第三名。
李居冠自己曾提過,雖然從少棒就當投手,但對於自己過去的投球表現真的很不滿意,甚至用「爛」這個字來形容,但升上高中後身高抽高,也習得了螃蟹球,讓自己投起球來更有信心,未來希望能持續增重,加強下盤的力量,並以旅美為第一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