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要健身?先制訂你的訓練目標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越是健康的身體形象,確實越有利於生存。健身從這裡出發,我認為沒有問題。

作者:GWEN

大家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要去健身?

沒有人出生就立志要踏進健身房,會促使你願意挪出部分薪水加入會員,下班後預留時間去健身房,一定有原因,最常見的不外乎是減肥、想變壯、醫生叫我要重訓、運動可以有好心情等。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是,當我們開始健身後,卻很常忽略用「合理」的方式訓練。抓著一些聽來、好像是、看大家都這樣做的方法,即便受傷或是感覺痛苦,還當作是鍛鍊心智、吃苦當吃補。

像是想要瘦身就是要控制飲食,所以要吃雞胸肉、花椰菜、地瓜、健身餐;或是訓練完發現肌肉好像沒有痠痛,代表自己練不夠多,下次要多做幾下,no pain no gain.

 

Photo:Pexels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些錯誤的認知,將一些人推向痛苦,也讓健身不再對自己有益;甚至有人因為錯誤的訓練信念而受傷,安慰自己會受傷是正常的,但想要復原卻還要花更多成本與代價。

因此,我們需要更謹慎看待健身這件事,尋求好的資訊並且明白:不要期待任何標榜快速有效的方法!不要奢望一夜致富;而「制定訓練目標」則能幫助你長期投資健身。

 

Photo:Pexels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從來沒有訓練過、很久沒有運動的人來說,開始訓練的前2個月,即便沒有訓練計畫,看到什麼練什麼,都可以得到力量或肌肉成長的好處。

這是因為身體要適應曾未有過的「刺激」,所以會變得強壯,好應付你眼前的訓練。當身體逐漸習慣同樣的刺激,這些「好處」會越來越不明顯。

肌肉與力量的增長絕對超乎我們的想像,不會只是在新手蜜月期才產生。你已經用完亂練所帶來的好處了,想要獲得更多好處,請制定訓練計畫!

訓練計畫又會根據你的目標,產生不同內容。

比方說,馬拉松和短距離衝刺的選手一樣是跑步,但規劃訓練時,會因為使用的肌肉型態、心肺耐力及爆發力的需求不同,而有各自的訓練方針。

 

Photo:Pexels

 

所以,先問自己有什麼目標,是需要藉由健身來達成的?目標越明確,制定訓練菜單會比較有依據,同時能降低半途而廢的機率。踏進健身房的時候知道是為什麼來,則能幫助你專注在訓練當下;不是按表操課、交差了事。

有些人可能會問,我沒有要比賽,還需要計畫嗎?我只是去運動,好像沒什麼目標。即便沒有參加正式比賽,我們的人生依舊有挑戰。不妨把工作及生活的需要(例如體力很差)當作比賽,提升生活品質也是一種訓練目標。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