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8/11

前球后曾雅妮的近況:迷悟之間,仍奮戰不懈

在追索曾雅妮到目前為止的高爾夫職業生涯,我的第一感想是:曾雅妮的成就必須要看英文資料才清楚,而她的成就其實是相當了不起的。

風.未來

真的很不容易,一般像她這樣等級的選手(我指巔峰那幾年),都有一組專業團隊在伺候照料,記得老虎伍茲說過,他單單各種教練超過十位~
而我們似乎還不了解職業運動的機制,用很業餘的方式去浪費了Yani黃金的那五六年,沒有創造出廣告效益,只留下一堆臆測與負面新聞

Chia-heng Seetoo, Esq.

我們好像真的對於職業高爾夫選手的競技狀態不了解,比方說,一個有競爭力的選手一年打多少場巡迴賽、不打比賽的空檔要做什麼事情來維持體能與競爭力,甚至場上的競技過程與心理狀態。我看電視上轉播比賽,給我的感覺是,職業選手的動作、準度球感都是我們業餘低手難以企及的,但還是會犯低級錯誤,只是機率低的多。

上一篇「高爾夫球場鬼故事」刊登之後,有人在我臉書提問:「高爾夫難練難精、又容易退化」如果就是高爾夫運動的本質,這件事能否解釋曾雅妮的狀況?

大哉問。困難的問題,我這個一日迷其實對曾雅妮不熟。她生涯最耀眼的時候,我還沒有接觸高爾夫運動。等到我開始下場打高爾夫的時候,中文媒體上已很少有她的任何新聞,不管好壞。天下雜誌最近做了一篇對曾雅妮的專訪,執筆者是我曾有一面之緣的新銳記者李若雯,寫得極其用心,回響之熱烈超過預期,甚至曾雅妮本人都在臉書上發了一篇長文講她自己發生的事。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追索曾雅妮到目前為止的高爾夫職業生涯,我的第一感想是:曾雅妮的成就必須要看英文資料才清楚,而她的成就其實是相當了不起的。

她從2007年開始轉職業,到美國去打LPGA女子職業巡迴賽,當年她十八歲。2008年是她在LPGA完整的第一個年度,她打了28個巡迴賽,當年獎金是175萬美元,排名第三。此後五年是曾雅妮的生涯高峰期,她每年的比賽獎金都超過一百萬美元,2011年她的獎金超過290萬美元,是當年度冠軍。

2011年時的曾雅妮成為職業運動史上第一位台灣籍的世界球后
曾雅妮2011年在揚昇LPGA台灣錦標賽、裙襬搖搖女子國際高球邀請賽,連兩場賽事都順利把冠軍留在台灣,在當時造成極大的轟動與觀賽熱潮。

她在2012年以後的表現突然下滑,但是這個下滑只能用「相對」來形容。2013到2015年,這三年她仍然穩定出賽,單年贏到的獎金沒有超過一百萬,但仍然有能力在某幾場巡迴賽裡打到前十名,最高的成績是亞軍或並列亞軍。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6年到2018年,她的表現進一步下滑,雖然每年參加的巡迴賽場數仍然在20場以上,但是她的 "cuts made" 顯著減少了。

所謂的「cuts」需要解釋一下。LPGA/PGA的職業賽事,一場巡迴賽要打四輪,一輪18洞,就是要連比四天。每場巡迴賽參加的人數,大概都有一兩百名職業球手。在前兩輪結束之後,賽事要進行結算,前兩輪成績太差的人就被淘汰,沒辦法參加後兩輪的比賽。這個淘汰就叫做「cut」。以LPGA目前的賽制而言,巡迴賽前兩輪必須停留在前七十名之內,才有辦法繼續打後兩輪。後兩輪如果完賽,就有獎金可拿,一般而言,完賽的最低獎金差不多是兩三千美元左右。

2011年,曾雅妮參加了22場巡迴賽,只有一場沒有「cuts made」。這件事最驚人的地方在於,即使是像曾雅妮這麼厲害的球員,在她生涯最高峰,居然也有「打不上前七十名」的時候,高爾夫是一種可怕的運動。

2016年,曾雅妮的25場巡迴賽只有13場 "cuts made",2017年是10場,2018年參加的20場巡迴賽只有7場。之後她腰部受傷,而根據LPGA的官網資料,2019年她只打了五場巡迴賽,全部在前兩輪被淘汰。2020年因為疫情沒有出賽。今年她又恢復固定出賽,目前打了十場巡迴賽,也全部在前兩輪被淘汰,今年到目前為止,累計獎金是零。她真的打得很掙扎。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是打得很掙扎的女子高爾夫名將,也不止曾雅妮一個。綽號「粉紅豹」的Paula Creamer,2005年轉職業,比曾雅妮大三歲,她在全世界的人氣都很高,但她這幾年的表現也不佳,跟曾雅妮一樣屬於講不清楚理由就狀況下滑,她一開始換球桿、換姿勢,比賽成績在2015年開始大幅下跌,2016年換了教練,只能稍微中止下滑趨勢,2017、2018年又要面對手部傷勢,2019年她的22場巡迴賽只有十場打到完賽,2021七場巡迴賽只有一場能完賽,排名並列第70名。但美國高爾夫媒體仍然關心她、喜愛她,她最近公布有孕在身,得到媒體和評論家一致的祝福。

高爾夫球和羽毛球非常不一樣。後者是一種高衝擊高耗能的運動,選手的生涯短暫可以理解。職業的高爾夫球選手,關鍵在於揮桿動作的一致性、協調性、控制能力與爆發力,再加上一些心理因素。但是既然涉及到身體肌肉的整體運作,可以想像:它就像人類身上的其他運動能力一樣,必然會因為年齡因素而逐漸衰退,不管你有沒有善待你的身體。不是每個人都像 Annika Sörenstam 如此長青。

至少我們知道,曾雅妮確實還沒有放棄高爾夫。迷時,頂尖高手也只是普通人,悟時,頂尖高手或許就能恢復過往風采。作為觀眾的我們,能夠做到的,也就是默默祝福與支持,向曾雅妮繼續奮戰的勇氣學習。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