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馬拉松故事5-1976蒙特婁奧運-神秘人贏得馬拉松冠軍

時間:July 31 1976 17:30
路線:起終點Olympic Stadium,路線中段經過Mount Royal 皇家山,Montreal蒙特婁市正是因此山而命名。一般馬拉松路線不會安排這樣的爬坡路段,有一傳聞-會安排此路線,主因加拿大選手Jerome Drayton擅長爬坡,刻意製造給他的地主優勢。
67人出賽,選手來自36國,有60人完賽。
當時紀錄
世界紀錄 Derek Clayton (AUS) 2:08:33.6 Antwerp, Belgium 30 May 1969
奧運紀錄 Abebe Bikila (ETH) 2:12:11.2 Tokyo, Japan 21 October 1964
賽前沒沒無聞的東德選手Waldemar Cierpinski,以破奧運紀錄的成績(2:09:55),拿下金牌,也是德國奧運史上首面馬拉松獎牌;前四名都打破了Abebe在1964年東京奧運創下的奧運紀錄。
上屆冠軍Frank Shorter原本最被看好,他已連續贏得1971~1974年的日本福岡馬拉松(當時世界頂級賽事);另一位競爭者是同胞Bill Rodgers,他剛以2:09:55破場地紀錄的成績,贏得1975 波士頓馬拉松。其他看好的選手還有來自加拿大Jerome Drayton(1975福岡馬拉松優勝)、日本宇佐美 彰朗、宗 茂等人。
還有一位備受矚目的選手,是來自芬蘭的Lasse Viren。Lasse Viren在最後一刻決定報名參賽,過去他從未跑過馬拉松,但他已經贏得1972、1976 連兩屆奧運會的5000與10000公尺四面金牌,這次想要複製捷克名將Emil Zatopek在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所創下,於同屆奧運三個不同長距離項目皆獲金牌的壯舉。
比賽開始,當天溫暖但有烏雲,從起跑時的陰天,到後來持續地降雨。
前半段呈現多位跑者大集團的方式前進。
10K時,領先集團配速為30:48,集團大約有20人。

不久開始下雨,路邊觀眾大多喊著地主選手Drayton,以及兩位美國選手Shorter、Rodgers的名字,Cierpinski默默地跑在領先群中。
過半程後時,集團剩下Shorter、Rodgers、Viren、Drayton、Cierpinski等九人。
23~25K,上屆金牌Frank Shorter開始加速掙脫,此時領先群中,只有Cierpinski隨之跟上;兩人共跑至30K左右,期間Shorter不斷尋求突破,但Cierpinski總是能跟上;當33~34K Shorter再次突破失敗時,這時換Cierpinski展開進攻,Shorter無法做出回應,Cierpinski自此獨居領先,且逐漸拉開距離;這時Shorter還不確定跑在他前面的人究竟是誰,覺得他長得像是本屆萬米銀牌-來自葡萄牙的Carlos Lopes。
最後Cierpinski 2:09:55完賽,以51秒的差距贏得比賽。
美國Frank Shorter (2:10:45)、比利時Karel Lismont (2:11:12)分獲銀牌與銅牌(較上屆各退一名),也成為第三、第四位獲得兩面奧運馬拉松獎牌的跑者。(前兩位皆來自衣索比亞-Abebe Bikila兩金(1960 & 1964)、Mamo Wolde一金一銅(1968 & 1972)。
而想挑戰單屆奧運三金的芬蘭Lasse Viren,以2:13:10第五名完賽,表現並不差,只能說是前四名表現太好(皆打破奧運紀錄)。
第四名為美國另一位選手Don Kardong(2:11:15),而賽前看好的Bill Rogers,後段因腿後腱的傷勢影響,僅以40th (2:25:14)完賽。

看到這邊,大家可能會納悶,已連續四屆站上奧運馬拉松頒獎台的衣索比亞選手呢?怎麼在領先群都不見人影?
答案竟是東非國家杯葛本屆奧運,根本無人出賽。
*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包含衣索比亞在內的22個非洲國家,聯合抵制參加;其原因在於抗議大會不願禁止紐西蘭代表團參加本屆奧運會,而抗議的理由是紐西蘭橄欖球隊到有種族主義的南非進行交流,惹惱了非洲其他國家。(有趣的是橄欖球當時根本不在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中。)
*中華民國代表隊在這屆也未參賽,原因是時任加拿大總理杜魯道要求代表團以「台灣」隊名義參賽,遭中華民國政府拒絕,在溝通無效後代表團於7月16日宣布退出本屆夏季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