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網球協會為提升教練專業技能,舉辦「110年培育網球運動教練人才研習會」,今(12)日於臺北市網球中心展開「菁英教練講習」第二梯次首日課程,張思敏主講運動教練管理學,賴建豪分享網球技術訓練要訣。許乃仁則提醒教練讓學員保持探索運動的樂趣,陳迪分析與探討網球比賽要素。
首堂課程由2017世大運競賽總經理張思敏講授「運動教練管理學」,定義運動教練的角色、功能與職責。張思敏特別提醒,擔任教練的首要原則就是要確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發揮應有的功能,並做好風險與危機管理。

學員之一、曾任台維斯盃國家代表隊總教練的蔡佳諺也在課堂上提問,和在座教練一同探討如何帶領國家頂尖選手,當原先在世界各地參加巡迴賽的職業選手回國備戰時,教練能否在場地、設備和器材有限的情況下,成功把選手集中,並規劃包含技術、體能與防護等完善的訓練計劃,這些都考驗著教練的智慧。

第二堂課由資深主播許乃仁分享大滿貫現場報導的相關經驗,許乃仁對於台灣教練的教學方式給予高度讚賞,「如何成為一名好教練」是教練必須持續思考的課題,他表示教練在教導孩童學員時,不要忘記運動的初衷「樂趣」,如果將運動結合體罰,可能會讓學員產生負面反效果,進而排斥討厭運動。

許乃仁以Roger Federer為例,Federer從小擁有旺盛的求知慾,身旁的教練與父母對他的興趣並不設限,也讓Federer有機會同時接觸足球與網球,長大後將足球所學的腳步運用在網球上,因此Federer擁有如紳士般、同時也是當今網壇最靈巧的步伐。

下午課程由曾任台維斯盃國家代表隊總教練的賴建豪主講網球技術訓練要訣,他指出8至12歲的青少年是養成個人球風特色的關鍵時期,教練應透過下達精準的指令和要求,將訓練簡單、明瞭化,讓選手對空間的掌握有概念,不僅在平常練習時清楚目的性,同時也培養破壞性,如此一來能大幅提升選手在比賽當中執行得分的成功率。最後,賴建豪帶領學員到球場進行教學示範,透過實作幫助教練們建立正確的技術訓練觀念。

最後一堂課的講師陳迪則分析與探討網球比賽要素,包含技術、策略、心裡、體能、自我認知與覺察等五大面向。陳迪分享個人征戰職業的心得與收穫,並透過實戰影片解說,也讓在座教練對於各大比賽要素有了不同的認知與觀點。